东北网1月21日讯 (李进胜 记者 赵海) 近期哈尔滨市部分街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情况,广大市民对此极为关注。交警部门分析,近期降雪路滑、节前车辆增多等6大因素是影响街道交通的主要原因。
接连降雪道路湿滑影响交通通行
近一阶段,哈市接连降雪,而且降雪量明显高于去年,据初步统计,入冬以来,哈市累计降雪已达10余场。受此影响,哈市多数街路存在上一场雪还没有完全清理干净,下一场雪又将路面全部覆盖的情况。这也直接造成了市区部分街路机动车行驶缓慢、通行速度明显下降、路口及坡路车辆大量堆集通行困难的现象。从哈市清雪工作来看,相关部门能够做到以雪为令,及时清理,并在市区坡路及主要路口抛洒融雪剂,但是,从现行的效果来看,街路冰雪得到了清理,但道路湿滑的问题并未解决,一些坡路及主要道口虽然没有积雪,但路面的一些薄冰及抛洒融雪剂后的路面仍然湿滑,车辆通行依旧艰难,车行缓慢、交通拥堵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故障车辆及事故车辆的当街打横
由于天气寒冷及道路湿滑,市区部分街路经常会遇到一些故障车抛锚在路中央,特别是一些公交车,由于车体庞大不能做到及时迁移,占用大幅路面,致使其他车辆无法正常快速通行,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和通行质量。此外,雪后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也是导致行车不畅的主要原因,一些车辆因发生刮蹭或追尾事故,停留在事故现场等待事故民警出警及保险公司出险,使得本不宽敞的街路变得更为狭窄。
节前机动车数量猛增市区街道
每年春节前,哈市总是会出现规律性的交通拥堵,其主要原因就是机动车数量的突然增加。特别是今年,元旦春节时间相距较近,加之哈市即将举办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来哈市走亲访友、观光旅游、节日购物车辆明显增加。据统计,近一时期哈市每天都有近5万台非哈籍车辆在哈市路面行驶,这使得本已十分拥挤的城市交通更加拥挤不堪。此外,多数非哈籍车辆因不熟悉道路及路况,存在边开车边找路的现象,这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
受主干道交通流量达到超饱和状态的影响
近年来,哈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截至2008年底,市区拥有机动车近50余万辆,这使得哈市一些主干街路的交通流量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这一问题在夏秋两季表现得不特别明显,但随着冬季的到来这一问题凸显而出,特别是雪后或冰雪路面,车辆通行速度下降,中心区街路、坡路和一些支路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交通拥堵现象较为严重。以省政府广场为例,该广场设计通行能力是每小时0.8万辆,但目前该区域流量已达每小时1.2万辆;松花江公路大桥的设计通行能力为0.4万辆,目前已经达到每小时近0.6万辆;鸿翔环岛、公滨红旗环岛、新康环岛设计通行能力每小时0.3万辆,目前均已达到每小时0.7万辆以上。
驾驶人法律意识淡薄违法行为增多
哈市的一些驾驶人遵守交通法规意识不强,存在“尊警不遵章”的现象,在市区一些无人看管路口和路段,肆意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争道抢行、违法停车,人为造成了道路的拥堵。此外,哈市仅2008年就有近10万人考取了驾驶证,这些人当中较大部分冬季驾驶车辆经验不足,路况不熟、车行缓慢、事故高发等问题在这些人身上普遍存在,这也直接引发了道路交通拥堵。
智能交通管理手段滞后影响疏导
与2000年比,哈市路网交通流量增长了近四倍,市区大部分道路已经显现出交通拥挤的态势,虽然交警部门已经在全市增设了400多处交通信号灯,但其中80%的信号机为单点定周期模式,不具备多时段、多相位和协调控制的功能。目前,哈市只有学府路、花园街、宣化街等道路实现了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但随着交通流量的迅猛增长,单点式信号机的固定化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形成新的交通节点,急需进行改造。
针对市区交通频堵问题,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进一步加强对路面交通的管控,实施冰雪天气紧急预案,在冰雪天气,倾全警之力到路面出勤,指挥疏导交通,并根据天气情况延长执勤时间,采取交通不恢复正常决不撤岗的方式,确保拥堵路段都能有民警在疏导交通;在省政府、霁虹桥、东西大直街、松花江公路大桥等一些易堵路段、路口设置全天性固定岗,在新阳路、外环路等交通流量饱和的主干道,设置全天性巡逻岗,以加强交通的疏导和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
在霁虹桥、哈站广场、博物馆和松花江公路大桥等重要路段设置了拖车,以便能够及时对抛锚的公交车和其他车辆快速迁移,将故障车对道路通行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与此同时抽调机关处室民警上路执勤,重点在远大、松雷、曼哈顿、哈一百等繁华商业区,按照商场营业时间设置16处固定岗,确保各大商场周边的交通畅通。雪天交警部门进一步强化了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实施冰雪天气事故民警上路巡逻的工作方式,对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尽快拆除事故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