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2月6日讯 《生活报》5日刊发了《雷同的拜年短信缺失了什么?》一文后,许多市民对此感触颇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短信拜年以其快捷、方便、即时的特点已经成了一种普及的拜年方式,但是大家在追求“物流便利”的同时,不知不觉落入了消费主义陷阱,在批量生产、复制传播的过程中丧失了鲜活的个人特质和情感互动。春节一过,不少被“批量”短信“腻味”的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让短信文化良性、健康地发展。
“嚼别人嚼过的馍没味儿。手机里互传的应是亲手制作的朴素的话语和真诚的心意。说自己最想说的话,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祝福,这才是最真挚的感情,才能让人感动,这样的短信不单有个性还有含金量。”5日,市民刘玉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市民都希望收到朋友为自己编写的原创祝福短信,而且有不少人也愿意为自己尊重、要好的友人,选择原创短信发送新年祝福。哈市一位刚刚退休的教师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他非常怀念以前收到很多信件和贺卡的日子,每到过年前夕,他的学生们都会用心地写上祝福的话语,每一段话都会让他受到莫大的感动。近几年贺卡没了,新年期间便会接到学生发来的祝福短信,这种形式本无可厚非,但是大量转发的祝福短信却让他难寻昔日的那种感动。今年过年期间,一个学生发了一条短信:老师,谢谢你多年的教导,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祝老师新年快乐。这条短信让他十分感动。
省通信管理局市场处的负责人对记者说,随着通信的发达和便利,手机用户越来越普及,短信的发送频率越来越高,新年期间,用手机发送祝福短信增多也是必然的,但是发送祝福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某个人的心意,对不同的人,应该有特有的情感和特殊的话,因此这并不在于措辞如何巧妙,辞藻如何华丽,而在于情感的真挚,真诚的原创应成为拜年短信的主流,真情实感应是拜年短信的价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