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2月18日讯 (记者 赵海) “志愿者”这三个字代表着什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我不知道,甚至曾一度认为这是个无聊的问题,但是现在我想对每一个人大声的喊出“我是志愿者”!这是大冬会志愿者李玢对记者说的质朴语言。
志愿者这个词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使更多人有了深刻感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数人走进震后的灾区,为那里的人民带去欢乐,送去希望。印象更深刻的是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世界对北京志愿者们的最高赞扬。而现在,她就是一名志愿者,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志愿者。
“从报名开始,经过笔试、面试、培训等等众多的考验,我终于如愿的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从那一刻我知道,我将为这一场世界级的运动会贡献我的力量,心中顿时洋溢着责任感和无比的自豪之情。”李玢这样对记者说。
她不但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也许有人会说,志愿者嘛,廉价劳动力,甚至是无价劳动力,不给钱,干那么多活,值得吗?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值得!也许别人不会了解,在你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官员、记者服务,为他们解决难题时,当你用你自己的奉献为家乡、为祖国赢来阵阵赞誉时,心中的那份满足是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代替的。”李玢自豪的说。
做志愿者有时很辛苦,她的住宿地离分配的服务场馆很远,每天都要提前一个多小时出发。那时候天才蒙蒙亮,尤其走在去往车站的路上,凛冽的寒风有时让人连迈步都有些困难。工作中从搬运凳子到安装电脑,再设计表格打印材料,几乎个个志愿者都变成了办公室里的全才。这就是志愿者生活馈赠给她们的礼物和人生的积累。
“我现在穿着志愿者服装,佩戴志愿者装备,带上专属于我的志愿者证件,走向我的工作岗位——哈体院新闻运行中心,无论我会得到什么收获,也无论我将面临什么困难,我相信,我的微笑、我的努力工作一定会使我的志愿者服务生涯丰富多彩的!”
这就是一个大冬会志愿者李玢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