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黑龙江帽儿山2月19日体育专电 偏安一隅地作为第三赛区,这里远没有哈尔滨、亚布力一般绚丽多彩、热闹喧嚣,但这里毕竟是倾哈尔滨体育学院全校师生之力的心血结晶,帽儿山赛区的“象牙塔风”还原了大冬会青春与朝气的本貌,但亦暴露出高校承办国际高水平大赛的“修炼不足”。
清晨8时30分,开往运动员村的班车从东北林业大学宾馆出发。由于报名进驻此地的记者较少,所以赛区未设媒体班车,记者们只能与裁判员、志愿者同挤人满为患的大巴。不止是大巴,连赛区新闻记者工作室都要“兼职”充当新闻发布会厅、志愿者会议室和裁判员会议室。
宾馆距运动员村大概30分钟车程,一路上农舍稀少、白雪皑皑,见不到被哈尔滨人称为“仓买”的超市,农家饭庄亦寥寥无几。虽然同为本届大冬会雪上赛区,但与张灯结彩、商家林立的“彩色亚布力”相比,帽儿山赛区的色彩要相对朴实得多,山路两侧插着的粉色皱纹纸花束是仅有的点缀。
但帽儿山人民是热情好客的,要不是一部国产动画片《帽儿山上的鬼子兵》,恐怕外省人很少听说过这个距哈尔滨80公里开外的依山小镇。哈尔滨体育学院的师生更是热情的,在服务接待工作中他们总是面带微笑、有求必应。该赛区由哈尔滨体育学院第二教学区承办,耗资2亿元打造,服务工作几乎倾全校之力,老师、学生、校工500多人分据各个岗位部门,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在该校区担任团委书记的张海滨是一名工作干练的小伙子,从大年初二起便再没回过哈尔滨老家,紧锣密鼓地在赛区新闻中心忙活了半个多月的他,几乎被这几天接踵而来的“麻烦”搞得焦头烂额:新闻中心的网络时断时续、为媒体提供的必要资料未能配齐、班车发车时间始终不能按表运行、与其他部门沟通不能形成效率进而导致与媒体脱节……
午餐问题同样一度困扰着媒体服务中心主任于晓阳。由于组委会并未给外埠记者提供运动员村的餐券,使记者们在雪地中工作了一上午之后,只能饥肠辘辘地将下午的采访任务完成,才能返回宾馆吃晚餐,因为宾馆的午餐时间到下午2点就结束了。同时,由于宾馆一度不能确保每个房间都能配给一条宽带线,使得记者们只能选择在运动员村赶稿。
目前,于晓阳已积极就午餐问题进行解决,虽然拿不到运动员村餐券,但她积极地与组委会联系,并承诺不日内将增加茶歇--至少包括方便面、水果、咖啡。同时,赛区服务人员针对班车、资料、网络等问题也表达了歉意,并积极配合解决。
采访中,许多志愿者、工作人员表示,承办大冬会显然不像省内甚至国内的校际运动会那么简单,许多临时发生的情况和来宾提出的需求令他们猝不及防,他们每天都很辛苦地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但是总有一些不足的细节稀释了他们的成就感。究其原因,是高校承办国际大赛的经验不足。
这里服务态度堪比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队伍,这里有亚洲第一条4人吊椅、6人吊厢的混合式全自动拖滑索道,这里有国际水准、国内罕见的U形槽以及单板争霸赛道,虽然这里的人气、氛围、赛时热度不及哈尔滨、亚布力两大赛区,但这毕竟是莘莘学子用纯洁与梦想布置的天地,我们有理由对这里的小纰漏持以更多的包容。
或许2009年的春天,帽儿山赛区是寂寥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未来是热闹而斑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