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省5年投入94亿元 农村一事一议“一箭双雕”
2009-02-25 10:52:1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业伟 刘伟 马云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5日讯 拜泉县新生乡自新村陶家屯村民李胜志说起“一事一议”感慨万千:“筹资交的这12块钱实在太值了。以前屯里这条路,汽车根本进不来,卖肥猪卖猪仔靠驴车往外拉,要是赶上下雨天,连毛驴车都出不去。现在路修好了,买猪卖猪再也不用费事了。”

  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不仅陶家屯的路修好了,原来屯里一个半米深的大水泡子也被整修成一个生猪交易市场。如今,生猪买卖越来越红火,每天来自哈尔滨、大庆、肇东等多地的客商络绎不绝。2008年,全屯每户仅养猪纯收入就多挣了1万多元。据统计,2008年全村农户收入人均8000元,比上年增加30%。

  改变的不只是拜泉县陶家屯。自2004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村“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试点工作以来,我省9057个行政村和476个国有农场逐步开展了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活动,有8427万人(次)参加了筹资,筹资金额达14.8亿元;省级财政累计下达奖补资金7.06亿元,平均每年补助1.4亿元左右;市县、乡镇财政和社会累计多元投入6.4亿元。全省农村植树造林(含育苗)4.8亿株;修建村内道路24.2万公里;改善环境卫生23.4万平方米;新增自来水公共设施覆盖96.6万户;新增有线电视基础设施覆盖16万户;打人畜饮水井23万眼;修建文化基础设施60万平方米;拉动农民出劳务3.3亿个工日、折款66亿元。

  “议事”是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第一关。以往在“一事一议”中普遍存在着“事难议”的问题,我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政策引导。出台了村级范围内集体公益事业筹资“以奖代补”政策,确定从2004年起,对农民在年人均筹资12元限额内通过“一事一议”筹资完成的村内道路、植树造林、村屯自来水、有线电视、文化基础设施、人畜饮水井和改善环境卫生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省级财政给予50%的奖励;2007年又将奖补范围扩大到地方国有农场。二是制度保证。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农民在议事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第三,明确了议事的程序和时间。规定议事的议题必须由村党支部、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或村民代表联名提出,交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在每年春节前后农民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开展“议事月”活动,以有效解决议事人员外出打工难召集的问题。

  据统计,5年来政府、农民、企业和个人共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94亿元,如果加上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对农村投资和消费产生的集聚效应和乘数效应,拉动农村内需370多亿元。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