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警嫂志愿者服务队”守护边境安宁
2009-03-05 15:08:09 来源:东北网  作者:邵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警嫂志愿者为个体养殖业主赠送科技致富书籍
警嫂志愿者为个体养殖业主赠送科技致富书籍上门

  东北网3月5日讯 (记者 邵奇) 北疆边陲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10公里的中俄边防线上,活跃着这样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她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特殊身份——警嫂,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响亮名字——“牡丹江市边防支队警嫂志愿者服务队”,她们戴着一顶相同的“小红帽”——心手相连的志愿者标志下面,“志愿者义工联合会志愿者”的字样格外醒目。自2007年3月成立以来,服务队全部成员在爱人的带动下主动融入到公安边防部队爱民固边战略中,如同边疆山岭上粉红夺目的早春映山红一样,在配合部队开展亲民爱民、守护安宁、为兵服务中带给群众万千春意,送给官兵无限关爱,也赢得了“边防线上‘爱心小红帽’”的美誉。

  亲民爱民,她们是温暖边陲的“便民队”

  2007年3月,黑龙江省边防总队牡丹江市边防支队绥北边防派出所成立了支队第一支“警嫂服务队”,她们发挥女性温柔、细腻、体贴的优势,配合派出所广泛开展便民服务,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得到了驻地党委政府、辖区群众和支队领导的高度评价。随后,牡丹江市边防支队迅速发起并在全支队范围内组建了“警嫂志愿者服务队”,赋予了服务队更多的服务内涵。所属单位200多名警嫂平时分散在各边境县市,以大队或派出所为单位按照小型服务分队形式开展活动,遇有重要活动内容,便在支队统一组织下开展集中活动,将爱心献给千家万户,把真情送到百姓心坎上。

  “如果不是你们这些好民警和警嫂的帮助,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下去了……”说这番话的,哈尔滨市亚布力镇林业局来绥芬河的务工人员李国。他年初和另外两名同乡抱着淘上一桶金的想法赶到绥芬河市务工,没想到找工作的事情是那么地不顺利,眼看身上的钱所剩无几,李国和同乡急得一筹莫展,陷入了困境。2009年2月16日,北寒边防派出所警嫂苑克华在与警官丈夫谷立军共同开展走访活动中,发现李国等人愁容满面,聊过家常后当即表示将竭尽所能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工作。随后,警嫂苑克华利用自己从事个体工作认识熟人较多的优势,经过不懈努力很快在一家木业公司帮助李国等人找到了加工木材的工作,每人月薪1500元。为了确保他们的劳动权益,苑克华还赶到工厂监督厂企与李国他们签订了用工合同书。签完字的一刻,李国等人热泪盈眶,充满钦佩和感激之情地对边防警嫂竖起了大拇指。而与苑克华一样,支队所属单位的大部分警嫂也戴着充满爱心的“小红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查找和联系用工渠道,两年来共帮助14名贫困群众和3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联系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在帮扶弱势群体方面奉献了边防警嫂的一片爱心。

  守护安宁,她们是护边维稳的“平安队”

  “从前的违法重点人儿,现在是护边守法人儿。不再越境吓唬人儿,反倒四处教育人儿。要问帮他的是啥人儿,边防警察的好夫人儿……”这是东宁县老黑山镇村民协助边防派出所开展边境法规宣传时所编的一段顺口溜,说的就是外来人员梁国新从违边重点人员到护边守法宣传员的转化事迹。而在梁国新巨大转变的背后,村民们都说,派出所的警嫂们功不可没。梁国新是2004年从外地搬到老黑山镇南村居住的,与妻子靠打零工、做豆腐赚钱谋生。初来乍到,收入不多,梁国新整天为建豆腐房所欠下的4000多元外债而倍感苦恼。2006年年9月,梁国新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偷越国境采山货,被抓后在国外蹲了半年牢狱,2007年3月才释放回国。刚刚回到家中,他看到一贫如洗的家境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得知情况后,老黑山边防派出所民警和警嫂们多次来到其家中耐心细致地做其思想工作,使其对自已违反边境法规有了正确认识,重新燃起了信心之火。为解决梁国新的生活来源困难,所领导还带着他到辖区多个煤矿找工作,但由于煤矿工人饱和,加上梁国新有过违反边境法规被处理的经历,很多煤矿都不肯用他。“警嫂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警嫂牛英华、刘慧、刘欣等几名警嫂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行动起来配合爱人不厌其烦地向煤矿领导介绍梁国新的情况和家庭现状,恳请矿上帮助他找份工作。看到不仅派出所领导真心实意地帮助一个外乡人,连警嫂都参与进来帮助做工作,一个煤矿的矿长被警嫂们的一片诚心所打动,最终同意让梁国新在煤矿务工,月薪3000元,并指定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对他进行免费培训,帮助尽快适应新岗位。


 

  在护边维稳工作中,支队“警嫂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们还主动支持丈夫工作,积极投身到“大走访”活动中,与丈夫一起深入辖区访贫问苦、义务巡逻,帮助转化受到社会歧视的刑满释放人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穆棱边防大队警嫂们还主动参加到大队组织的边境巡逻活动中,向边民宣传法律法规,协助清理山上非法捕猎绳套、铁夹,为保护野生动物做出了自己应尽的贡献。而在当地群众眼中,边防警嫂参与巡逻守护的身影不再让他们感到惊讶,相反地,那闪动在边防线上的一顶顶“小红帽”让她们有了更多的安宁感。

  为兵服务,她们是分忧解难的“暖心队”

  “分明把心事悄悄拧成结,抹把眼泪笑着说,军嫂一半是个兵……”每当听到这首歌时,边防支队的官兵们心头都会涌起一股幸福的情愫和暖流。因为,“警嫂志愿者服务队”的警嫂们不仅在支持丈夫爱民助民、护边维稳方面默默奉献着,更是在为兵服务中发挥着贴心、细腻、互助等优势作用,为广大官兵安心本职工作解决了后顾之忧。

  2008年建军节的前一天,对普通群众来讲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绥芬河边防大队绥芬河公安检查站二号哨所执勤战士徐少健来说,却是让他终生铭记的一天。这名来自黑龙江省佳木斯的90后新兵,经过一夜执勤,刚刚被战友替换下哨位,就接到了爷爷不幸去世的消息。噩耗突传,让这位尚未脱离稚气的新兵心理一时难以承受,泪水夺眶而出。“爷爷,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你却没有一点预兆就突然走了呢……”可任凭徐少健怎样的呼喊,回答他的却只有边境线上静默的群山和天空中随风飘过的白云。此时,一边是奥运安保工作紧张的实际,一边是家中亲人对他回去祭奠老人的渴盼,何去何从?徐少健经过激烈思想斗争打消回家的念头,并主动向站领导要求继续在哨所执勤,但以往灿烂的笑容不见了,活泼的话语也不再流露。张雅坤等警嫂服务队成员得知消息后,也及时赶到了哨所,与站领导一起安慰着徐少健,还为他送来了降暑清火的药品。在警嫂们贴心、细腻的劝抚声中,徐少健的心情不再过度悲伤,决定以圆满完成哨位执勤任务、服务好奥运安保来告慰爷爷的在天之灵。7月31日的夜晚,边境线上繁星点点,群山静穆。徐少健朝家乡的方向为爷爷跪拜磕头,随后擦干眼角的泪水,坚定的走上哨位……

  其实,类似的为兵服务在支队“警嫂志愿者服务队”全体成员中还有很多很多的实例,有兵单位警嫂为战士洗衣缝被、医生警嫂为官兵送医疗健康、律师警嫂为官兵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无不让官兵们感受到了警嫂们的可敬与可爱,更在警嫂服务队帮助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升华了自身的责任心与事业感,把全副精力投入到了爱民固边等边防工作中。与此同时,警嫂志愿者服务队还积极向“兵丈夫”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并发挥贤内助监督作用,不但积极参与丈夫述职述廉会,还监督丈夫遵守公安部“五条禁令”、公安边防部队“四个严禁”等内容,为丈夫搭建了坚不可催的清廉遵纪网。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