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洪举为学生们上英语课 |
姚志刚 汪作成 记者高长利
一条3公里长的山路,他来来回回一走就是六千多公里。
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就是驻守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军分区边防某部三连战士宋洪举。入伍5年来,他主动要求到山村小学义务帮教,成为一名偏远山村的“兵老师”,不仅为这山里的孩子送来了知识、送来了文明,更送来了孩子走出深山的希望。
“作为一名深山里的军人,我的职责是为祖国戍守边疆,可这里的孩子缺书少师,根本就学不到一点英语知识,我有义务去帮助他们”。得知记者的来意,宋洪举若有所思地说。
![]() |
戍守边防是宋洪举作为一名军人的职责 |
宋洪举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从小家境贫寒的他自小对于读书就有刻苦铭心的情结。在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时,面对着疾病缠身的父亲、昂贵的学费,他毅然放弃学业入伍参军。2005年12月,他光荣的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在边防某部三连。
![]() |
接到聘书,战友们和宋洪举一同欢庆 |
北红村小学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当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他无比震惊。“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孩子带着遗憾踏入社会,不能让孩子重演我的悲剧”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埋下了种子,于是他向上级请示去学校支教,经上级党委与地方教育部门协调,特聘他为北红村小学代课教师,代授英语和体育课。从此不管下雨还是下雪,一身军装、高大魁梧的他都会站在三尺讲台上,把所学知识传授给孩子们。
![]() |
为同学辅导功课认真细致 |
每个孩子都是他心中的牵挂,哪个成绩下降了,哪个因为贫困面临辍学了,他都记挂在心,抽时间到学生家里去探望,尽所能帮助他们。乡亲们听说学校开了外语课,来了个“兵老师”,两个外出读书的孩子又返回了村小学,他深感自豪的同时也更感到肩上担子的重量。白天没有时间备课,他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第二天照样参加连队的训练执勤等工作,经常熬的两眼通红,但他毫无怨言。就这样,在部队里,他是领导眼里的好兵,战士眼里的好战友。在学校里,他是老师眼里的好同事,学生眼里的“兵老师”。
![]() |
在战友休息后,宋洪举还要赶着备课 |
![]() |
“兵老师”宋洪举 |
如今,他一如既往的保卫着祖国的边防安全,一如既往的为村里的孩子无私奉献着。“宋洪举”这个优秀军人的名字在大兴安岭的土地上被传唱,他与孩子们的心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