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火场处处显豪情——黑龙江交通人扑救沾河火灾纪实
2009-05-10 21:23:43 来源:东北网  作者:陈晓光 邵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编者按:4月27日,黑龙江省沾河林业局伊南河林场施工作业区发生森林火灾。经过11000多名扑火人员的奋力拼搏,火灾扑救工作取得重大胜利,军民共同谱写了一曲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壮丽凯歌。即日起东北网将陆续刊发扑救沾河草甸森林火灾先进典型系列报道。

  东北网5月10日讯:扑救森林大火 打通防火隔离带—黑龙江交通人危难中显英雄本色

  陈晓光 记者邵奇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通过卫星电话与带队奋战在黑龙江伊春沾河扑火现场的G111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刘德海取得联系。他告诉记者,经过7天的昼夜奋战,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已经打通了18公里的防火隔离带,让小兴安岭最珍贵的红松母树林免受大火的侵害。

  据了解,4月29日晚,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接到省政府紧急指令后,指定厅党组成员、省公路局局长朱金玉同志负责组织扑火队伍和现场指挥工作。迅速组织抢险突击队,连夜赶赴沾河林业局伊南河林场,参加扑火工作。

  抢险突击队由G111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大齐高速公路扩建指挥部、齐泰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伊绥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黑河市交通局等5家单位、200余人、40余台挖沟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组成。同时,抽调北黑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齐齐哈尔市交通局、五大连池市交通局相关人员及设备组成后勤保障组,为一线扑火工作提供后勤保障。

  刘德海介绍说,抢险突击队到达火场后,立即投入扑火工作,并按照前线指挥部的要求,兵分几路迅速打通数条防火隔离带,阻止了火势进一步蔓延。刘德海带领的这支队伍由来自G111指挥部、大齐指挥部、齐泰指挥部、黑河市交通局管理人员和机械手100人、22台大型设备组成,4月30日凌晨4点到达沾河林业局接受统一调度。30日午夜12点他们接到指令,立即赶赴距离主火点五公里处的伊南河林场打通防火隔离带,保护小兴安岭最珍贵的红松母树林。


  接到任务后,他们星夜出发。夜晚的山路显得更加崎岖,可队员们情绪高昂,22台机械装备以排山倒海之势在密集的林海里穿行,迅速赶到了目的地,5月1日清晨就开始打通防火隔离带。由于伊南河林场所处的位置山林茂密,河流蜿蜒,施工条件异常恶劣,为此突击队决定,24小时不间断作业,仅一天就打通了3公里。

 

  夜晚的山林更加寒冷,气温仅0度,队员们都穿着单衣,没有住的地方,只能在车里轮流打个盹。小兴安岭巍巍群山中,所有的手机都没有信号,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为抢险突击队配了一部卫星电话,才能保持与外界的联络。由于山上根本没有路,头两天物资的供给送不到,突击队员们第一天靠面包、火腿肠、矿泉水充饥,第二天仅剩下的一点食物和水,只能大家一人分上一点儿,可谁都毫无怨言,干劲十足。5月3日,北黑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黑河市交通局送来供给,大家穿上了棉衣,每天吃上了一顿热饭。突击队员们站在设备前集体宣誓:发扬交通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承重、特别能打硬仗的精神,不辱使命,夺取胜利!

  突击队员田景波告诉记者,这几天最艰难的就是油料严重不足,二十二台大型设备没有油怎么干活,他们派出一台设备打通山路,车辆轮流去加油。由于推进的速度每天是3公里,每天都得找一条新路,队员们称这是在找“生命线”。由于没有手机的联络方式,3公里作业面设备的摆布只能靠原始的呼喊和联络员步行往返传达,这些队员和机械设备来自不同的指挥部和不同施工队伍,但这几天大家心特别齐,工作起来和谐有序。山上草爬子等虫子特别多,大家的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可没有一个人掉队。

  通过突击队的不懈努力,已完成100米宽18公里长的防火带,确保了红松母树林的安全,得到了伊春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的高度赞扬。

  与此同时,大齐高速公路扩建指挥部先后派出三个工作组赴火场协调指挥,共出动大型挖掘机、运输车30台。派往扑火一线的大齐扩建指挥部两名指挥员彭彬、赵立峰,接到火灾扑火前线总指挥部命令后,带领人员、设备分两路前往火场边缘,分别在沾河林业局、友好林业局多个林场修建了100多公里、宽100多米的隔离带,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在斯特林场施业区10公里外以南,伊春市城区方向打防火隔离带的伊绥高速建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和开赴现场的20台大型机械也胜利完成任务。伊绥高速建设指挥部在第一时间组织20台大型机械参与沾河大火扑救实战,受到伊春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赞许。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