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哈牡绥东行之八:抢滩对俄合作需远近结合
2009-05-26 09:13:39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刘述波 王方遒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5月26日讯 哈牡绥东行之八:抢滩对俄合作需远近结合

  在对俄出口的“桥头堡”绥芬河口岸,每天都有大量果菜运往俄罗斯。令人不解的是,这些果菜大部分来自距这里近200公里的牡丹江市双合中俄蔬菜果品公司。

  运输距离直接影响农副产品边贸的成本。为什么经销商们舍近求远,选择200公里之外的牡丹江双合市场的农副产品?

  “抢滩战”遭遇“货到地头死”

  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位于牡丹江市西安区海浪路上的双合果蔬批发市场。在双合批发市场数万平方米的场地内记者发现,这里除了往俄罗斯发运果菜外,一些来自鸡西、吉林浑春的经销商们也纷纷来此进货。

  多年从事黄瓜生意的王海波告诉记者,过去他也曾试着将货物直接运往口岸,但由于俄方政策时有变动,遇风吹草动时货物无法在口岸附近完全消化,很容易造成农产品大量积压。

  据双合果蔬公司副经理孙建民介绍,近几年随着中俄农副产品出口额不断攀升,一些投资商纷纷选择在绥芬河和东宁这两个口岸“抢滩”,投巨资建设果菜大市场,但目前各市场经营状况并不是很好。究其原因就是其位置距口岸太近,俄方市场一出现风吹草动,就会积压大量商品。而牡丹江独有地缘优势,市场辐射能力更强,进可深入俄罗斯,退可移兵尚志、鸡西和吉林浑春等地,因此避免了“货到地头死”的尴尬局面,甚至还可以借道近邻奇兵致胜。

  孙建民回忆说,两年前的一个冬天,由于俄方暂停从黑龙江口岸进口农产品,致使俄远东地区果蔬价格大幅攀升。双合市场一些经销商便从牡丹江借道吉林,从吉林出境后再转运俄远东地区,据说一辆装载10余吨白菜的货车就让经销商净赚了近20万元。由此,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便把对俄果菜“大本营”扎根于牡丹江。

  目前该公司年出口果菜占全省对俄果菜出口总量的70%以上,占俄罗斯远东地区果菜市场的35%,被誉为远东地区的“菜篮子”。

  有关专家称,双合的经验告诉人们,虽然口岸城市具有对俄合作的先天优势,但这并不等于任何产业或产品都能在这里抢滩成功。对俄合作亦需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远近结合”地选择好阵地。


 

  到俄罗斯种粮种菜去

  虽然一些企业冲击俄经贸最前沿的努力失败,但这并不表明中俄农副产品方面的合作前景黯淡。实际上,牡丹江地区与俄远东滨海地区在农副产品方面的合作目前还大有潜力。

  春耕开始,绥芬河市宝国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几辆通勤车每天一早就拉着员工们驰向俄罗斯,边境那边不远处就有他们负责耕种的大片农田。由于相距不远,每天傍晚他们都能从俄境内的农场下班回到绥芬河的家中。

  11年前,宝国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建平勇吃“螃蟹”,成为我国第一个跨过中俄国境种粮的人。时到今日,宝国公司已在境外购置了农场,注册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独资企业公司,在俄罗斯耕种的土地面积达20多万亩。他们抓住了俄远东地区的粮食及副食品急需自给自足的机遇,淘到了“第一桶金”。

  与俄远东地区的发展浪潮如影随行,农业产业薄弱的这一地区对粮食及副食品需求量急剧提升。于是,“到俄罗斯种粮去”,“到俄罗斯种菜去”……这种既符合俄罗斯政策及需求,也给中国农民带来实惠的合作模式,很快成为中俄农业合作的一大潮流。牡丹江市农委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该市在俄有200多个劳务点,有6000多名农民在那里从事跨国种养植业。

  哈牡携手正逢其时

  在俄出台《至2013年以前远东和贝加尔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纲要》后,中俄在远东地区包括农业在内的各项合作正在不断升级,对于正在隆起的哈牡绥东经济带来说充满机遇。

  “与哈尔滨共同开展对俄农业合作正逢其时。”牡丹江农委对外合作总站牛站长这样认为。这位目前每月至少去一次俄罗斯指导中国农民在境外生产的“中俄通”告诉记者,目前传统的普通跨境种菜、种粮已不稀奇,而开展农业新技术合作和生猪养殖前途光明。“目前乌苏里斯克就有一个合作办养猪场的项目。牡丹江的两家企业去谈,因为资金不足没谈成。要是哈尔滨的投资者有意思,完全可以来接洽。在俄远东地区一公斤猪肉的价格可相当于75元人民币。”

  牛站长的一席话让我们似乎看到这样一幅蓝图:哈尔滨人才、资金、技术优势与牡丹江的区位、人脉及对俄情况熟悉的优势相结合,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营销,那么在哈牡绥东经济带上,对俄农业合作一定会是一朵艳丽的奇葩。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