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台河市委书记杜吉明 |
东北网6月5日讯 七台河市是一座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农业比重较小,农业人口相对较小,全市农业人口近35万。如何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活起来,让农业强起来,成为七台河市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难点问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七台河市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机遇,牢牢把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方针,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经济快速发展增添了活力。
七台河市委书记杜吉明介绍说,七台河市在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中,将工作重心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破解发展难题上。七台河市农业比重较小,农村和城市的贫富差距不是很大,凭借这一优势,七台河市在实践活动中选择这一突破口,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
![]() |
茄子河派出所为辖内农业人口免费更换的新户口本 |
茄子河派出所位于七台河区的城乡结合埠,下辖1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四成以上。连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茄子河派出所的户籍员加班加点,对辖区内农业人口户数进行统计并确定了换发户口簿数量,提前做好了新本印制工作。
所换发的新户口簿“户别”栏一律取消原非农业、农业性质划分,统一填写为“家庭户”和“集体户”。新更换的原农业户口簿首页加盖“七台河城乡一体化户改”套印。截至5月31日,辖区内6079户农业人口同全市35万农业人口一同实现了“农转非”。
![]() |
红光村崭新的村容村貌 |
![]() |
泥草房改造重点工程七星花园的建设工地上一片繁忙的景象 |
杜吉明认为,实现城乡一体化主要还是解决二元结构,消除城乡差别问题。七台河市经过认真研究论证,认识到能不能让农民留在城里,关键在于农民能不能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为此,七台河市率先在全省打破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取消了农业、非农业户口划分,实现城乡一个户口本。
杜吉明介绍说,户籍制度改革不仅是一个形式,还要同时统一附加在户口本上的各种待遇。目前,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也正在全面推进。七台河市仅实行城乡一个低保标准,一个复员军人和烈属补助标准、一个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每天财政就要多支出800多万元。但市委、市政府领导明确表示,无论为“三农”投入多大,这钱花得都值。
今年以来,七台河市将各类投入重点继续向农村倾斜,将城市的分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力度。全面启动了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投资64亿元进行390万平方米的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投资13亿元惠及1.8万户的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年底前全市将实现村村通硬化路、村村解决饮水安全、村村有标准化卫生所、村村有综合文化室。
七台河市新兴区红旗镇红光村有居民341户,2007年开始进行农村泥草房改造。村支部书记韩占江介绍说,几年来村子里的农民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年共改造农民住房163户,通村公路达到了10公里,总投资将近两千万,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党的好政策。
面对好政策带来的巨变,韩占江激动地说,09年红光村的工作还有新突破。一是将进一步改造农民住房50户,届时将在全村消灭泥草房。第二在基础设施方面,将完成6.5公里的水泥路的修建。第三要大力提高村集体经济,红光村今年总投资150万兴建了一个道板厂,每年可以为村里带来100万元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