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新华网]记者逛哈洽看看现场绘制的唐卡
2009-06-17 10:35:34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华网哈尔滨6月17日电(记者刘景洋曹霁阳)16日,第20届哈洽会进入第二天,展会各项活动掀起一个小高潮。在哈尔滨国际展览中心的C展厅,全国各地的展位前,市民、采购商、外国参展商不时驻足参观、交谈,一派热闹景象。

  首次参加哈洽会的台湾展区与四川、西藏这两个同样吸引人们目光的展区被安排到了一起。人们可以喝着台湾的“明列子”饮料,吃着四川的“豆腐干”,欣赏日喀则歌舞团演员们表演的歌舞。

  “这是啥玩意?”“味道很好的,没错吧?”浓浓的东北腔和台湾普通话的对话听起来很有意思。来自台中县的萧翰廷在一位哈尔滨市民的手臂上做起了“丝瓜手工皂”的试验。

  “不仅泡沫丰富,去角质效果也不错,最重要的是材料纯天然而且是手工制作的”,尽管单价要80元人民币,这位女士还是忍不住买了一块“丝瓜手工皂”,临走时还不忘要上一张名片。

  同样,在日月潭的筋骨草膏、台中县的明列子、南投县的山粉圆等展台前,消费者饶有兴致地品尝、询问。很多市民都表示,第一次见到这些台湾食品,觉得很新鲜,打算买点回去尝尝。还有一些计划做代理的客商要走了名片,“带几种样品咱们酒店谈”的约定不绝于耳。

  与台湾展区隔街相对的就是由两只大熊猫图案做标识的四川展区。火红的香辣酥、十多种口味的南溪豆腐干、精美的民族服饰等让人们眼前一亮。

  走过四川展区,就到了最热闹的西藏日喀则旅游推介区,“珠峰家乡--日喀则”的主题令人神往,藏族同胞的歌舞表演使得不少人掏出摄影机,留下美好记忆。

  “呀拉索”的歌声响起,四位身着民族服装的日喀则歌舞团的藏族姑娘翩翩起舞。“这是阿里地区的一种舞蹈”,工作人员介绍,这次从西藏过来参加哈洽会的工作人员有70多人,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来哈尔滨。他们带来了藏药、唐卡、毛毯,当然还有热情的歌舞,邀请大家到西藏,到日喀则旅游。

  西藏的魅力似乎对所有人都构成吸引,不论是当地市民,还是金发碧眼的老外,到了这里都要停下来看看现场绘制的唐卡,刚刚编织好的毛毯,包装精美的红景天茶……

  一曲刚毕,掌声四起。20年来,哈洽会见证了中俄贸易的飞速发展,在未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地区还将借助这一平台,走向东北亚,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