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琪(资料片)
新华社哈尔滨6月20日电题:“学医济世无止境”——访年近九旬的国医大师张琪
走进位于哈尔滨一栋普通住宅楼中的张琪先生的家,并没有想像中的“一开门便能闻到浓浓的中药味”。普通的三室一厅,两个卧室和一个书房里,摆放的家具都是10年之前的款式,唯有与天花板比高的植物、字画、锦旗和满满三面墙的中医药书籍在昭示主人的不凡。
张琪,现年87岁,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肾病首席专家。6月19日,包括张琪在内的中国30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老专家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为新中国首批“国医大师”。
年近九旬仍每天坚持读书、写笔记
记者见到张琪时,他正坐在书房里,身穿一件枣红色的中式小褂,看见记者进来,便起身相迎。记者注意到,年近九旬的张琪没有拄拐杖,也没有戴眼镜,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整个交谈过程中始终带着和蔼的笑容。
“听说您现在还每天坚持读书,并写读书笔记?”记者问。
“我脑子还行,每天都看点新东西。中医博大精深,不是说现在就行了,还得往前进。”张琪说,“还有很多疑难病没有治好,有的时候从书上能找到办法,获得启发,病就能治住了。”
在张老书桌的一边,堆满了他近期查看的书籍和记下的笔记。陪同记者采访的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说,很多情况下,张琪都用自己亲手记下来的笔记给学生讲课,因为这些心得不仅医书上没有,还是很珍贵的诊疗经验。
“国家重视中医师承,让我们带研究生、带高徒,我得把这些传授给学生。”张琪不仅对国家的方针政策十分了解,还指了指桌上的《中国中医药报》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都要看。
张琪说,“读书十年无可治之病,治病十年无可读之书。”不能只会读书不会看病,也不能只会看病而不读书,说到底就是“理论和实践要相结合。”
人才培养:中医还要姓“中”
据了解,目前我国培养医学人才的模式主要有西医模式、中西医结合模式和中医模式。张琪认为,要想学好中医,还得需要中医模式,再加上一点现代医学。中医西医“各有特色,各有所长”。
“中医不好学,大量文献都是古文。西医就容易学进去,看得见摸得着,心电图一出来,病就看出来。中医还得分析整体,年轻人就不容易学。”张琪说。
他提倡“中医姓中”,也就是按照中医的模式培养中医。“学生们提起西医的东西都知道,但是考试时往往问一些简单的中医问题都说不上来。”
张琪回忆了上个世纪70年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来黑龙江传授“优选法”和“统筹法”时,初患心肌梗塞的事情。“一开始用西医治疗,心电图上的T波不降反升,这说明心肌梗塞仍在继续。后来我们几个中医去了,开了些养阴的药,用点西洋参,没有一个礼拜,T波就下来了。”
“华罗庚就是热爱数学,才能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医也一样,老中医有好多人都不能工作了,现在就要靠五六十岁的,可惜‘铁杆中医’不多。必须脑子钻到这里面,热爱他,才能求深求透。”
多年来,张琪教授已培养医学博士22人、医学硕士12人,培养学术经验继承人7名。他们中的多人已成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导师。
老百姓需要中医 调情志助长寿
尽管87岁高龄,张琪至今仍坚持在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出诊。许多从全国各地赶到哈尔滨看中医的患者都是为了能见到张琪,获得“重生”的机会。当然,这其中多是疑难杂症。
张琪至今还对上个世纪70年代哈飞东安机械厂的两位患“紫癜”的患者念念不忘。“那两个人没有救过来。”经过多年的潜心努力,如今,由张琪带头研究的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补脾肾泻湿浊解毒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经验已经十分成熟,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中医不仅能治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能治疑难杂症。老百姓是非常需要中医的,而且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向来对中医中药非常重视,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都在不断努力,中医药会一代代传承下去。”张琪说。
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让他说说长寿的秘诀。张琪微笑着,想了想说:“病从口入,饮食很重要。情志也很重要,精神愉快的人健康长寿,越不满足的人越容易生病。体育活动每天要坚持,根据个人体力,不要过度。脑力活动,用则进废则退,多思考多阅读,自己还能长知识,比什么都愉快。”
张琪教授简历:
张琪教授,男,1922年12月出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黑龙江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主任医师,全国著名老中医,中医内科博士生导师,现已培养出博士研究生18人、硕士研究生17人,目前正在指导的博士生4人。1990年被选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专家之一,在中医药教育工作中做出了卓越贡献!曾当选为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政协常委、委员,省九三学社常委,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黑龙江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标兵称号,1991年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4年被评为边远地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现任中国中医学会顾问,《中医杂志》、《中国中医药学报》、《新中医》顾问,黑龙江省中医学会名誉会长,黑龙江省中医药职称评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精通中医内、妇、儿科,尤其擅长内科,对肾病、肝病、心脑系疾病、风湿病等均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代表著作有《脉学刍议》、《中医基础》、《中草药学》、《临床经验集》、《张琪临床经验荟要》、《张琪临床辑要》等。另外,《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粹》、《名医证治汇萃》、《名医医案精华》、《中国名医名方》等多种书籍中均有其著述被选入。在国内期刊杂志发表论文七十余篇。系统地反映了其学术观点、治疗思想及临床经验,获得了国内中医界的高度赞誉。
多年来有多项由其主持或指导完成的科研课题取得了可喜成果并获省部级奖励,如“中西医结合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宁神灵治疗神志病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医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其中有三项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宁神灵治疗神志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还获布鲁塞尔尤里卡发明银牌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