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黑龙江省工信委落实胡锦涛讲话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2009-07-27 10:13: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魏林 王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省工信委认真组织学习传达胡锦涛总书记就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要求全委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将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将精力和心思集中到工业保增长促发展上来,针对硬任务采取硬措施,全面推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继续深入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着力推动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尤其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帮助企业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落实,着力抓好企业的生产经营,着力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着力健全完善经济运行协调调度机制,着力优化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力保全年工业增加值12%的增长目标如期实现。

  第二,推进工业结构战略调整。围绕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产品开发等五大发展战略,在已制定出《新材料产业发展调研方案》、《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调研方案》、《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方案》等三个调研方案的基础上抓紧开展调研工作,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出比较系统的发展规划;通过强力推进“双百工程”建设,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通过推动大企业重组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迅速培育出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推动工业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新的突破。

  第三,积极推动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为实现省委提出的到201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50%以上的目标任务,省工信委将按照大力扶持、营造环境、放手发展、全面推进的原则在平等准入、企业融资、行政审批、权益保障等七个方面做好政策服务与协调,重点支持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引导他们向“专、精、特、新”和为大企业配套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一批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群。

  第四,大力提高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提高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传统产业改造、企业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好已出台和即将出台的配套政策措施,尽快出台《黑龙江省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认定和扶持办法》,切实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四对策提升企业竞争力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不是一时之策。它既是立足当前、应对挑战、促进工业提速增效保增长的紧迫要求,更是着眼长远、强筋壮骨、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根本举措。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如缕缕春风,吹遍了龙江大地的每个角落,也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放眼全省各地,在大项目开工建设的激昂鼓乐中,在老百姓喜洋洋的笑脸映衬下,我省工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更加快速。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孙珅说,总书记指出,只有大力开发自主技术,同时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这既是对我们的深切希望,又是对工作的具体要求。

  省工信委等部门经过反复调研和筛选论证,提出了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实质性突破、对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的10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13个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规划,涉及100个大项目,投资总规模近1500亿元。在我省新谋划的调结构、上水平、增后劲的10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链、群)中,今年将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45个,总投资373亿元。

  据了解,这10个重点产业基地(链、群)分别是:生物医药、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风电装备、核电装备、基础新材料5个产业基地,1个航天汽车产业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装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数据处理外包服务、呼叫中心外包服务4个产业群,哈兽研和哈焊接研究所两个产学研战略联盟和12个技术研发平台。为了抓紧推进10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链、群)的发展,省工信委正在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基地(链、群)见成效,上水平。

  孙珅充满信心地表示,他们正在想千方、出百策,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迅速打开工作局面。

  据介绍,省工信委还将推动13个优势特色产业基地(链、群)项目建设。分别是:石油化工、煤化工、电石化工、煤焦化、玉米深加工、大米深加工、大豆深加工、马铃薯加工8个产业链,乳制品、制糖、钢铁、水泥4个产业基地,1个木材加工产业群。2009年重点推进项目55个,主要包括120万吨乙烯、120万吨甲醇、100万吨化肥、200万吨玉米深加工、100万吨纸浆、100万吨无缝钢管等,总投资1121亿元,项目达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1231亿元,利税298亿元。


 

  四项对策

  建立完善大项目工作机制

  对10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链、群)建设项目实行单独管理,分批分类启动;对进入启动实施阶段的大项目,实行省市联动,搞好部门会商,实现大项目建设的全程无缝链接;省工信委14个保增长促发展督导服务组每月都组织一次以大项目建设为主题的督导服务活动。

  多渠道解决大项目融资难题

  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项目建设。支持企业间通过合资、重组、互相持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对工业大项目实施投资;调整优化省财政专项资金导向计划,采取补助、贴息等多种方式联合集中支持;将有资金、有实力、有市场、有战略意图的央企、跨国公司和战略投资者作为主攻方向,与中石油、中航、中铝、中煤、中化、中国建材、五大电力集团等保持密切联系,争取签约项目早日落地启动;搞好银企对接,加大直接融资工作力度。

  营造良好的大项目建设环境

  进一步细化完善《省政府关于帮助企业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可操作性;推动产业政策与实施有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金融信贷、首台首套采购、进口免税与出口退税以及相关政策的叠加配套使用,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组织编制装备制造、石化、食品、医药、冶金、建材、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等行业的调整振兴规划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和政府扶持重点。

  强力抓好大项目谋划工作

  重点抓好“四个一批”:围绕轨道交通、薄膜、晶体、锂离子电池、基于3G网络的信息服务业等新兴战略产业,谋划一批大项目;围绕哈电、一重、哈飞汽车等大企业、大集团,建设专业化配套工业园区,引进一批高水平的配套项目;围绕乙烯深加工、煤化工、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和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产业集群,集聚一批项目;围绕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采取多种形式推进产学研联合,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转化一批项目。

  让非公有制经济筋强体壮认定扶持2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更是当前形势下有效应对危机、实现保增长任务的迫切需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赵磊说,在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相对还比较弱小的情况下,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步伐,显得尤为重要与关键。

  赵磊说,当前,应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和产业组织特点,建设完善企业发展载体,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全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项项扎实有力的举措必将引领我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加快各类中小企业园区的筹划和建设,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重点围绕装备、机械、石化、医药、农产品、木材、进出口、高科技、现代服务业等各种产业、行业和产品的新增长点,创办各类园区,发展一批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商品批发市场,积极培育区域品牌,打造一批产业名市、名县、名镇。

  积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辟建具有滚动孵化功能和产业拉动作用的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和支持县(市)、区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创业孵化基地的基础设施,建立服务机构,建设产业集群(园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40个,建设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50个,为入驻企业提供服务。引导和鼓励科研机构和研发人员以自主知识产权投资创办科技型企业,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资金、带技术回乡创业。


 

  支持成长型企业做大做强,壮大非公有制骨干企业队伍。与金融机构和统计部门合作,评价认定扶持2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在信用评价、贷款担保、信贷支持、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健全成长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体系和辅导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成长型企业到中小企业板和境外上市。今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0户,新增销售收入亿元以上民营企业20户。引导和鼓励成长型中小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力度,推动工艺技术变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引导发展“专精特新”产品,鼓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突出区域比较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园区,重点筹划建设兰西亚麻、肇源皮革、穆棱木业等10个县域特色园区和产业集群。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大项目和优势产业链,发展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的配套产业和产品,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延伸和拓展产业链。

  发展现代服务型企业,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引导中小企业围绕数字产业、信息产业、创意产业、服务外包业等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指导和支持哈尔滨、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区的发展,围绕重点旅游项目和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各类服务企业。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赵磊说,目前,通过建立完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系,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正在逐渐破解。今后,我省要进一步加大银企对接力度,根据各金融机构特点确定合作方向;充分发挥各类融资性担保机构作用,推进股权质押等抵押方式;开展好中小企业集合债和中小企业发行商业承兑汇票试点工作,不断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力度。他说,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力争今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占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8.3%,销售收入超亿元非公企业达到460户以上,使我省中小企业得到更好更快发展。

  为工业插上信息化翅膀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谷文义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从困难中看到机遇,加大研发力度,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努力掌握更多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做好技术储备,为将来更好发展打下基础。胡锦涛总书记的教导为我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

  企业搭上技术创新的快车,订单自然像雪片一样飞来,发展的脚步自然也就快起来。在哈锅、齐二机床等企业采访,车间内机器作响,工人们紧张忙碌。职工们亲眼见证了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的福祉。而信息技术无疑是新形势下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内涵。

  谷文义说,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老工业基地大省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为工业插上信息化翅膀是我省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有力步骤。

  据介绍,我省正在推进产品开发、设计与创新的信息化,深化信息技术在机床、汽车、电机、重型机械设备等产品上的渗透融合,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进生产装备与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以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物流效率,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此外,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研究与开发合作,缩短创新周期,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降低创新成本。面向市场需求,加强产学研结合,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关键信息技术,构建产业自主创新体系。

  谷文义说,大力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产生的新兴产业,将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重要出路。比如说,加快推进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实施,促进智能网络化电子产品、移动消费电子产品等数字家庭产业发展等等。此外,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发展面向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应用,重点推进石化、冶金、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精确度、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实时监测和调控,减少资源浪费。

  记者深入工矿企业采访,工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变化令人欣喜,催人奋进。这是历史性的进步,更是我省工业迈向更加辉煌的起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信息化建设……结构调整必将助推我省工业驶上更加快速的发展轨道。

责任编辑: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