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3日讯近日,记者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民政局了解到,目前该局备案并审核通过的养老机构有30多家。而实际上,该区正在营业的托老所却远不止这些。
调查中记者发现,开在社区内没有任何执照的“黑”托老所,占了托老所的相当比例。这些“黑”托老所,有的只是扯个条幅,有的则没有任何牌匾和标志。在一些经营者看来,开办托老所只是个谋生手段,只要家里有几间空房、有几个闲人照看,保证老人的一日三餐就行。而这些游离在监管之外的“黑”托老所往往埋藏了不少“祸根”。
首先,这些养老机构多处于居民楼内,极少配备灭火器。有的经营者为满足个别老人对单间的需求,往往用石膏板隔成若干“单间”,有的“单间”也就二三平方米,仅容一张单人床和单人进出。这样,空间狭小,不利于老人健康,防火也会受到影响,一旦发生火灾等意外,老人行动不便,极易发生伤亡事故。
其次,卫生条件很差。在铁锋区某老人公寓记者看到,不大的空间里住了20多位老人,屋里通风不畅,气味难闻。位于建华区文化组团3号楼一、二门栋的文化老年公寓,难闻的气味影响了邻居的正常生活。采访中,准备送父亲到老年公寓的赵女士担忧地说,自己看了多家老年公寓,几乎都没有专门餐具消毒柜,老人用餐后,他们只是将餐具用洗洁精洗洗,或再用开水烫烫了事。
记者以送老人为名,来到了福顺小区一家托老所。该托老所分上下两层,住了27位卧床老人,有的在打点滴,有的鼻孔内插着鼻饲管,有的卧床插着导尿管,有的手脚被捆绑……看到记者满脸疑惑,一女工作人员解释说:“我们这儿多是患重病的老人,有些老人经常自虐,不是抓坏这儿,就是抓坏了那儿,没办法,只好捆住手脚。”至于插鼻饲管和导尿管,她说这活儿其实很简单,不需要护士,她自己可以做。照顾老人多了,自己也成了半个医生,老人有个小病小灾,自己都能看病抓药,而且每次都看得八九不离十。
据了解,开办养老机构,首先要具备民政部门下发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此证书分正副本,正本应悬挂在托老所明显位置,副本用于年检和其他工作。此外,还需要卫生部门出具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应有《健康证》,兼职医务人员要有《医师从业资格证》,要有消防部门审批的消防合格通知书。有了这些,方具有从业资格,允许经营。
对于“黑”托老所,龙沙区民政局副局长刘力非表示,由于没有执法权,他们只能对违规养老机构采取规劝的方式,无权查封。对此,他们也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