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2日讯(记者 邵奇)2007年以前,黑龙江省密山市白泡子乡长林子村是有名的集“上访多、案件多、民风不正…”等与一身的“问题村”,成为市、乡两级政府一提就头疼的“顽疾”。2007年年初,黑龙江边防总队迎难而上,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片质疑声中将长林子村确定为爱民固边联系点,总队蒋守国政委更是亲自包扶这个村,在兴凯湖畔小渔村打响了一场解难题、维稳定、促和谐的攻坚战,经过两年多不懈努力,长林子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2009年3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化矛盾维稳定打造平安村
“要想解决长林子村的难题,首先就要从治安问题入手,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这是蒋守国政委在与市、乡两级政府领导讨论长林子村问题时提出的一条“妙计”。
从2007年开始,针对长林子村存在的打架斗殴多、赌博耍钱多、上访闹事多的情况,白泡子边防派出所通过“打”、“宣”、“防”、“化”的工作方法,打响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动仗。严厉打击村痞村霸,先后将村痞“张氏两兄弟”、村霸外号“李老狠”的李大宝绳之于法,震慑了村里好事斗殴分子;设立长林子警务室,建立群防小组,加强巡逻走访,降低了外来流窜作案的发案率;组织妇女成立“戒赌宣传组”,加强赌博危害宣传,严厉打击赌博活动;驻村民警耿宝新协调乡里司法所组织村干部成立了纠纷调解小组,先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4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张、李两大姓素有矛盾,2007年年底在承包村里木耳厂的问题上因为存在优亲厚友等问题,矛盾更为激化。派出所请来有关部门人员,采取公开招标的办法,发包后的受益超过原来的三倍。群众高兴地说:“这种公开的办法最好,派出所可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
在长林子警务室辖区综合情况一览表上,刑事、治安、纠纷、上访四个栏目上都记载为零。驻村民警耿宝新介绍说,从2008年1月份至今开长林子村已经连续19个月实现零发案。村支书罗有裕高兴地说:“长林子村如今从治安问题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平安村,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特安心。”
依湖建立经济链打造富裕村
长林子村毗邻中俄最大的界湖-兴凯湖,全村576户、1972人,90%的村民以捕鱼贩鱼为生活主要来源,2007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兴凯湖野生大白鱼是全国闻名的“四大淡水鱼”之一,每公斤价格高达近200元。然而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造成兴凯湖水域渔业资源日益匮乏,渔民经常无鱼可打严重影响了生活经济来源,于此同时部分不少渔民不惜铤而走险越界捕捞造成违边事件。靠着湖不但赚不到钱还要因违法而被处罚,一下子难倒了长林子的老百姓。针对这一情况,白泡子边防派出所在积极向渔民宣传相关法律预防违边事件发生的同时,积极为长林子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派出所针对渔业资源日益匮乏的情况,组织渔民积极实现转产,通过协调地方政府为村里争取到贷款,建立起鱼产品加工厂,鱼肉罐头、鱼皮干、鱼子酱等“鱼”字品牌产品不但受到当地人的欢迎还成功打入南方市场。组织村民借助兴凯湖旅游资源建立起农家游、巧嫂渔家餐馆、渔家旅店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逐渐形成了捕鱼、鱼类食品加工、旅游餐饮的经济链,给当地带来了滚滚财源,2008年年底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近万元,成为密山有名的“小康村”。现如今长林子村村民,在派出所的帮助下,不但靠湖生财还做到了懂法守法,成功转产建起渔家餐厅、旅店的渔民老赵高兴地说:“以前为挣点钱,违法过界打鱼不但给咱国家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自己还受处罚,日子过的紧巴巴的,现如今派出所帮助咱干起了餐厅、旅店,安安心心地挣钱过,咱这日子过的老红火了!”
移风易俗打造文明村
每天晚饭后,长林子村村民活动广场上老人、孩子正在锻炼、游戏,老年秧歌队跳的正带劲;“民警夜校”内民警村官耿宝新利用计算机帮助村民上网查询科学养殖、科学栽培技术;“爱民固边图书室”内,村民在翻阅各类书籍和报纸…
而2007年以前,长林子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生活十分单调,更谈不上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了。一吃完晚饭,村民三个一伙五个一群不是赌博就是喝酒,输了钱喝高了酒后打架斗殴的事情长发生,不少人还从事着封建迷信活动,不良村风丑名在外。2007年年初,白泡子边防派出所购买并征订大量法律、农业饲养、种植等方面的科学书籍和报纸成立了“爱民固边图书室”,并通过积极与驻地政府、企业协调筹集十多万元资金,于当年年底为村里建起了村民活动广场配置上了健身活动器材。于此同时,派出所充分利用民警任村官的优势,成立了“民警夜校”,驻村民警耿宝新每周三、四利用计算机知识,帮助村民上网查询科学饲养、科学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村民当前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现如今,长林子村村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了,村里的风气正了,牌桌子上的人少了,两口子吵架的现象都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