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8月25日22时,夜晚的齐泰高速公路泰来嫩江特大桥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机械轰鸣。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通过两条管道徐徐灌入嫩江特大桥中跨合龙段,这座联结着嫩江两岸人民的致富桥、联心桥宣布合龙,也标志着黑龙江省最后一条国道上的“断头路”打通了。记者和在场的所有建设者共同迎来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据了解,齐齐哈尔市与泰来县之间横亘着滔滔嫩江,两岸人民长期依靠摆渡、浮桥维持交通。赶上雨季洪水,出行就会十分困难。泰来嫩江特大桥将彻底改变这里的交通状况,对于拉动区域经济、便利沿线群众出行具有重大意义,可谓天堑变通途。
泰来嫩江特大桥全长1432.52米,引桥上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结构,主跨采用3孔128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桥宽26米,双向四车道,概算总投资2.38亿元,由中铁十三局第四工程公司和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齐泰高速公路建设指挥田林告诉记者,嫩江特大桥主桥跨度大,悬浇混凝土施工周期长,地质条件差,钻孔桩共计276根,钻深达90米,基础施工对工期提出巨大挑战。为破解这些难题,齐泰高速公路指挥部经多次研究,积极抢抓2007年冬季黄金季节,组织建设单位开展大桥基础围堰工作,为大桥施工抢抓了近8个月的有效工期。
为了破解主桥钻孔桩地质层发生变化这一难题,指挥部紧急组织施工单位从国内10多个省份调运大功率回转钻机23台,在每个面积不足400平方米的岛面上,摆开6台钻机同时施工,孔间距精确保持在2.4米。
通过精心组织施工,连续奋战113天,灌注混凝土32174立方米,如期完成了276根钻孔桩的施工任务,经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检测全部为A类桩。
为加快大桥工程建设速度,在引桥箱梁预制施工中,指挥部组织采用了国内领先的钢筋定位绑扎、骨架整体吊装入模的新技术,替代了传统的钢筋现场绑扎方法,不但有效提高了钢筋笼绑扎精度,而且使单片箱梁预制时间缩短30%,经检验检测和专家鉴定,梁体尺寸规整、外光内实,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截至2008年8月底,嫩江特大桥下部结构施工已全部完成,上部悬浇施工全面展开,为确保实现今年内大桥合龙的目标,避免大悬臂过冬带来的质量隐患,指挥部会同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及省内桥梁专家进行了多次研究,反复摆布工期,打破常规,先后在2008年10月底和2009年3月初两次展开低温施工,并采取了蒸汽养生的低温施工保障措施,抢抓了有效工期。
历经400个日夜的艰苦鏖战,大桥建设质速并进,创造了省内四个第一:大桥从施工筹备到全桥合龙仅用了15个月,大桥有望较计划提前一年交工,创造了我省乃至我国高纬度寒冷地区特大桥施工的最快纪录;针对省内同类型桥梁施工普遍存在的箱梁横隔板、腹板、底板、顶板裂缝问题,与哈工大、省公路勘察设计院联合成立课题组专题研究,采取优化配合比、增加结构用钢筋和横向预应力的方式,在省内第一次成功控制了大桥结构型裂缝和收缩裂缝的质量通病;在省内第一次引入了大桥远程监控系统,无论身处世界何地,只要登陆互联网络就可以实时监控大桥施工动态;在省内第一次使用气动凿毛机对梁板顶面进行凿毛,并对桥面水泥混凝土进行全桥铣刨,解决了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与箱梁顶板及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层间连接难题。
据悉, 9月下旬,齐泰高速公路嫩江特大桥桥面施工将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