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2日讯 9日,一位车主向有关部门反映:“在地下停车场,停一小时零一分钟却要收两小时的钱,这种收费方式不合理”。记者调查发现,哈尔滨市地下停车场普遍执行的是“不足一小时按一小时计费”的标准,这种收费方式让很多不小心多停了几分钟的车主感到不情愿。一些车主建议哈尔滨市停车场应该推行更人性化的计费方式,将计费时间精确到半小时或一刻钟。
11月7日20时,消费者王先生到大润发超市购物,把车停在了万达地下停车场,进门刷了一张停车卡。购物结束后,他回停车场取车,在出口处结算停车费用,收费员告诉他,“停车时间是一小时零一分钟,按两小时计费,一共六元。”王先生追问,“只多停了一分钟,也要按两小时收费?”收费员回答,“对,就是这么规定的。”王先生环顾停车场的四周,只看到一个收费牌上写着“每小时收费3元”的牌匾,没有更加具体的收费办法。他认为这种计费方式不合理,“因为多停的一分钟,就要支付出其余五十九分钟没有停车的费用,钱虽不多,但是有种挨宰的感觉。”
昨天,记者分别来到麦凯乐商场地下停车场和道里万达地下停车场走访发现,这两处地下停车场的收费也是三元每小时。记者询问两处停车场的人员,如果停了一小时零一分钟怎样计费?停车场人员回答:“按两小时收费,多停一秒也按两小时收,电脑就是这么计费的,我们改不了。”记者随后来到道里地段街的咪表停车位,咪表泊车人员告诉记者:“咪表收费推行的是半小时计费制,一类路段每停半小时收费四元。如果停了一小时零一分钟,就按照一个半小时收费,共十二元。”
记者采访多位私家车车主了解到,他们都与王先生有过类似的经历。车主崔先生说:“这种计费方式有些粗糙,应该把一小时计费时段精确到半小时或一刻钟,这样车主比较容易接受”。一位交警向记者表示,“目前哈尔滨市大量地下停车位利用率不高,甚至闲置,很多车主宁可冒险违章停车也不愿进地下,这种现象与停车场收费不合理、管理不到位有一定关系,如果能够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收费方式来吸引车主停车,周围路段的路上交通压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广州市物价部门规定,如在露天停车场停车15分钟以内的,免交停车费;地下停车场停车超时5分钟以内的,不收超时停车费,超时6至15分钟的,按半小时计收超时停车费。上海市地下停车场推行半小时计费制方式,部分地下停车场第二小时起按一刻钟计费。北京、宁波、昆明等地的部分地下停车场打出“第一小时免费停车”的宣传来吸引车主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