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东北大有所为
2010-01-15 16:59:16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王方遒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5日讯 “金融危机过后,我国经济发展将是在空间上从少数经济增长极向经济多极化均衡增长转变。东北地区在这一过程中将大有所为。”在日前举行的第26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建设高层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对中外经济今后走向抽丝剥茧般的剖析,使后金融危机时代东北地区的发展机遇呈现在与会者面前。

  经济回升不等于经济复苏

  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由负转正,结束了连续的衰退。有人认为这表明经历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已开始复苏。范剑平认为,这只是全球经济回升的表现,因为经济复苏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开始新一轮大规模固定设备更新投资,而现在这种迹象并不明显;而且经济复苏需要相应的物质基础作为动力,目前政府投资拉动的经济回升并不是经济复苏的表现。也有人认为新材料、新能源将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目前这些产业还未形成规模,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在没有重大科技突破、新兴产业投资增长点不明朗的背景下要成功实现复苏,将非常曲折艰难。

  “上帝创造的产品”可能最先涨价

  “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增长,但下半年的形势还不明朗。”范剑平在解释全球经济为何曲折艰难时表示,此次世界经济之所以如此快速地走出金融危机影响,得益于各国首次共同运用凯恩斯的经济扩张理论干涉经济,通过政府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也带来通货膨胀预期。二战结束后,欧美也曾采取相同的政策拉动欧洲经济从战争创伤中恢复过来,随之出现的却是一场通货膨胀。因此,世界经济界普遍认为金融危机过后也将会出现一轮通货膨胀。据预测,涨价的风潮将最先冲击能源、资源等“上帝创造的产品”,在达到价格拐点后,又将波及油料、玉米等能够转化为能源的农产品,属于“人类创造的产品”的制造业产品价格则将会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不过这种局面能否出现,还需要观望。”

  中国从生产大国转向消费大国时机已成熟

  “已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但中国自身的特点却决定了它与众不同。”范剑平指出,在政策刺激超预期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表现出超预期的结果,2009年GDP增长将达到8.5%左右,高于预计的8%。在投资骤增的同时居民消费也大幅增加,2009年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6.5%,为23年来的最高水平。其重要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的结束,进入了劳动力报酬占GDP比重上升的新阶段。国内消费比重回升的收入基础开始形成,加之城市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等因素,消费正成为与投资、出口均衡发展的经济拉动力。中国从生产大国向生产、消费大国转变的时机已成熟。

  中国经济有望呈现“双稳”运行态势

  消费的增长为今年中国经济呈现“双稳”运行态势打下了基础。范剑平预测,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9.5%左右,同时也不太可能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

  范剑平指出,由于国际上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加大,中国也应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宏观调控将超预期的经济回升推向可持续的经济复苏。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握好稳定发展速度和防范通胀的平衡;要从政府和国有投资先行向带动民间投资跟进转变;要促进经济从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消费协调拉动转变;经济发展在空间上要从沿海少数经济增长极向全国经济多极化均衡增长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东北地区将大有所为。

  范剑平透露,在今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家在保持投资适度增长的同时重点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并坚决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将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