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9日讯 2009年,是哈尔滨市政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也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取得新突破、新成效的重要一年。
针对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30次专项调研与视察;989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的高质量提案;“陈政协热线”关注解决的500余个普通百姓衣食住行的“家常小事”……回眸2009,从调研视察到建言议政,从反映社情民意到维护社会和谐,各级政协组织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特别是“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扎实履行职能,建有据真言、献务实之策,许多意见建议转化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改善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促进哈尔滨市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两次常委会破解就业、“三农”工作难题,市政协把服务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
就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联合市民革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调查,并赴国内先进城市学习考察。期间,市政协主席邹新生多次听取调研汇报,并带领部分委员到高校视察大学生创业情况。随后,市政协召开常委会进行专题协商,协商成果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逐项加以研究、落实。
针对哈尔滨市鲜明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点,如何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也成为委员们关注的重点。在农村经济委员会联合市民建、市九三学社、市民盟进行广泛调研后,市政协召开常委会议,就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促进城乡产业集聚融合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已认真研究解决措施。
2009年,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重要决策部署,特别是下半年市委全会确定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市政协就经济发展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就业再就业等组织开展了12项专题调研和18次视察活动,其中加快发展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核电装备制造业,拉动其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的调研报告引起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
无论是实施蚂蚁河拉林河流域开发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大项目建设投融资,还是沿江风景线改造、地铁跨江桥重点项目建设……委员们的意见建议,都为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和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也化作了有关部门的具体行动,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贡献。
发挥民主监督职能,政协五大委联手评议食品安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成委员履职的落脚点
一年来,广大政协委员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围绕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鼓与呼,为让每一名普通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而积极努力着。
就社会呼声日益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在连续三年作为重点提案调研推进的基础上,市政协经济委与科教文卫体委、社会法制委、农村经济委及研究室联合召开食品安全评议会,邀请全市10多个相关部门,共同深入查找破解哈尔滨市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围绕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大食品安全整治力量等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有效推动了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2009年,通过调研、视察、“陈政协热线”、政协信息等多种途径,委员们就关系哈尔滨市教育、医疗、就业、交通等民生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许多本职工作较为繁忙的政协委员,还充分利用日常工作、参加会议等各种机会进行调研。高涨的热情使参政议政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深入实际后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赢得了各承办单位的尊重与认可。
据统计,去年政协委员共递交提案989件,审查立案的803件,交由79个党政部门及有关区县办理,全部得到答复。上报政协信息近90条,检查两万家食品餐饮单位打击劣质酱油食醋、迁移扩建机场路二手车市场等百姓“叫好”的实事,就是在政协信息的大力建议下实施的。
创新工作机制,协商建立市长领办重点提案制度,市政协自身学习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为不断提高委员履职能力和水平,市政协组织了委员集中学习研讨班,已有近300人参加了集中学习培训。为使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在关键处,市政协不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大力建设学习型组织,通过中心组学习会、大项目建设通报会、形势任务报告会、信息民意座谈会、专题学习报告会等,积极引导广大委员学习、掌握国情、市情,为大家围绕全市的中心任务履行职能,切实提高参政议政、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提供了重要保证。
同时,市政协还利用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契机,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且富有成效的纪念庆祝活动,如创办全国首家地方政协历史展室、命名马迭尔宾馆为“新政协成立筹备活动旧址”、编辑出版文史资料《凝聚———哈尔滨市人民政协60年纪略》等,极大增强了广大委员为城市发展服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一年来,通过积极创新提案工作方式,协商建立市长领办重点提案制度、督办重点提案制度,市政协还完善了立案把关机制、提案督办机制和提案运行机制,使提案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保障了委员履职工作的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