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哈尔滨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二) 2010稳健起步
2010-01-21 14:03:0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杨晓宁 杨茉 史轶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1日讯 2010年伊始,哈尔滨为自己创造了一次机遇。

  “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城市未来发展战略总纲,让百年间依水而生的哈尔滨人开始迈进“松花江时代”;以建设工业大城、科技新城、北国水城、文化名城、商贸都城为发展定位的思路,让哈尔滨人站在了构建大哈尔滨发展格局的新起点。

  细读报告,作为普通市民,随着新词新句的迭出寻找着自己的兴奋点;作为这座城市的守望者,是将更多的理性思考融入其中……

  A.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增长10%;国内经济合作资金实际到位额增长30%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5%;水、气主要污染物在2005年基础上累计分别削减16%和11%。

  B.松花江时代即将到来

  报告实录

  开发保护松花江———“一江居中、两岸繁荣”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总纲,在松花江沿岸打造原生态的“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推动哈尔滨发展空间向松花江两翼更广阔领域展开,构建大哈尔滨的发展格局。

  专家解读

  以江为纲,秉承“以水定城”的新理念,整合利用大流域、大湿地、大滩岛资源,做好做足做大水的文章,保护、开发、建设松花江生态文明,进一步凸显哈尔滨滨江临水的北国特色,使城市在水的环绕映衬下,更加有品位、有韵味、有格调、有魅力。

  C.五座“新城”撑起全新哈尔滨

  北国水城

  报告实录

  围绕打造“两纵、四横、十八湖”北国水城水系目标,实施江北渠系开挖和提水泵站工程建设,水系建设骨干工程完成30%,同步实施超级堤防和沿江景观建设。突出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和冰雪文化功能定位,启动太阳岛核心地带建设。

  目标解读

  在国内城市规划建设中首次提出“以水定城”的理念,以松花江沿岸产业带开发、呼兰河、肇兰新河综合治理为重点,综合实施河道生态整治。

  工业大城

  报告实录

  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哈南工业新城规划设计。依托平房和开发区现有工业基础,优化整合园区资源,完善功能配套,吸引优势企业和各种要素资源向园区集聚。

  目标解读

  今年哈尔滨市将启动哈南工业新城20.4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

  科技新城

  报告实录

  推进省市科技创新城建设,起步区今年开工达到50%以上,完成创新园起步区6.9平方公里和产业园起步区2.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两园项目建设用地达到150万平方米。

  目标解读

  科技新城总规划面积130平方公里,由科技创新园和科技产业园“两园”组成。其中,科技创新园位于王万铁路线以东、三环路以西、三环路延伸线以南、松花江北岸堤防以北围合区域,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科技产业园位于肇东界以东、四环路以西、滨洲铁路线以南、三环路延伸线以北围合区域,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

  文化名城

  报告实录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群众性文化事业。推进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等文化设施及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

  目标解读

  将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打造成全国文化活动精品和国际性音乐节。到2011年全市社区图书馆达到50个至60个,各级各类博物馆总数达到90座。

  商贸都城

  报告实录

  发展壮大商贸流通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加快都市商圈提档升级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增强商贸业的集中度和辐射力。

  目标解读

  哈尔滨市将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全面升级老城区商业化建设。围绕科技创新城、工业新城、老城改造、产业园区建设,谋划一批产业和区域开发项目,推广商业地产、集群式招商模式。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