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5日讯 为全面落实省委提出的“村村大学生计划”,培育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领头雁”式的优秀村官,郊区区委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培养方向,采取定向选派、政策扶持、专业培训、择优选用等四项措施,不断探索大学生村官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
加大定向选派工作力度。该区为全面落实“村村大学生计划”,区委成立了“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农业、教育、卫生三个行业人才匮乏的实际,几年来,共向牡丹江农校、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定向选派了4批、88名“村村大学生”,目前,毕业返乡的共计47人,还有41人在学校就读。
加强优惠政策扶持力度。该区为了加大对村村大学生的培养力度,制定了具体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明确规定大学生毕业回村后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优先培养,在村“两委”成员出现空缺时优先选用村村大学生,帮助入学大学生家庭协调贷款、选派优秀的毕业生外出学习深造等,为“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西格木乡丰胜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香是一名优秀的大学返乡毕业生,她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积极协调市、区相关部门,争取自来水、安装村内路灯、修建2500延长米的白色村内路等项目,同时大力调整村内种、养殖产业布局,推进了丰胜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
深化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该区有计划地对返村大学生进行深造培训,有效地提高了返乡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群胜乡群胜村的孙傲是一名阿城市畜牧专科学校毕业返乡的大学毕业生,回村后被党支部任命为团支部书记。为提高他的畜牧专业技能,村支部连续三次安排他参加市区畜牧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班,由于他勤奋好学,敬业,被群胜党委选聘到农服中心畜牧站工作,为他提供了展示畜牧专业特长,服务乡村养殖业发展的平台。
择优选用大学生任村官。该区为了充分发挥村村大学生的领导才能,为返乡人员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区委结合“四培养工程”,及时将优秀的大学生培养成为村干部。望江镇望胜村刘景宪是牡丹江农校毕业的大学生,2005年毕业返乡后,经过村党组织的培养,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他利用所学知识,带领村民兴修农田水利,发展水稻生产,在他的倡导下全村80%以上的耕地种植绿色优质水稻,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渠道。
目前,全区村村大学生毕业返乡工作的共有47人,在村里担任村官的有10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的1人、村委会主任的1人、任“两委”成员的3人、任群团组织负责人的5人。在大学生村官的带动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了村村大学生奉献农村,建功立业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