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8日讯 (王月迪 记者侯巍)记者日前从牡丹江市金融强市战略推进会议上了解到,该市自2008年10月组织开展的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工作已全面告捷。目前,1010笔共10.7亿元的债务已解决947笔8.43亿元,其余债务已全部进入公安、法院的司法办理程序。
牡丹江曾是金融高风险、高不良贷款的“双高”地区,一度造成银行惧贷、企业难贷的恶性循环。为了优化金融环境,该市自2008年10月起,强势组织开展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工作。当初确定的1010笔逃废债务涉及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公职人员等各方面,债务情况错综复杂,最早的债务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针对上述情况,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果断实施了大造声势、营造氛围;重拳出击、抓大震小;集中立案、快速执行;深挖蛀虫、诫勉谈话;摘除光环、网络曝光;固化制度、形成气候等战略性举措,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公安部门抽调精干警力,通过采取指定管辖、交叉办案的方式,对重点案件进行集中立案处理,最大限度的打击犯罪。市中级法院根据工作实际,对诉讼费用予以相应减、缓、免,并建立了绿色通道,加快了案件的立案、审理和执行速度。法院成立的重点案件工作组,集中处理了中信、圣中、滨江、东兴等涉案金额过亿元的重特大案件。同时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人员采取了限制房屋过户、购房购车、出入境等“四限制”措施。截止三月末,1010笔10.7亿元债务已解决947笔84310万元,其余债务已全部进入公安、法院的司法办理程序;终止各级人大代表资格18人,取消各级政协委员资格6人;公职人员被行政问责33人,被党政纪处理3人并调离原单位。此外通过统筹安排偿债资金、免于相应处罚等办法,还解决了由于逃废银行债务所带来的群体上访问题。
通过组织开展打逃工作,牡丹江市金融机构的“双高”比例明显下降,银行惧贷、企业难贷和风险难化的恶性循环补充打破。2009年,该市不良贷款余额17亿元,不良贷款率7.75%,为历史最好水平;省内各金融机构共为该市累计发放贷款261亿元;各项贷款同比增加32.26%,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创近20年新高;省建行和省中行分别与该市签订了200亿元和150亿元的框架合作协议;牡丹江市工商银行成为该省第一家被工商银行总行正式批准恢复法人信贷经营资格的分行。
目前牡丹江市逐渐成为诚信高地和融资洼地,今年“动工之春”活动中,牡丹江市各家银行共对接项目64个,贷款额246亿元,对接企业73家,流动资金贷款额18亿元,4月7日,一批规模大、质量好的示范性项目顺利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