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讯 省市关于开展“执政为民教育年”活动的安排部署,是坚持以人为本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龙凤检察机关如何围绕“廉洁奉公、执政为民”主题,切实做到执法为民,我认为必须履行好“四项职能”。
一、坚持执法为民,必须履行好维稳职能,着力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检察机关要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保障群众根本利益的治本之策,找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一是围绕涉检信访问题,解决社会矛盾。完善风险评估、检调对接、释法说理等工作机制,推行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定期巡访等措施,提高接访成功率,确保实现无涉检进京非正常访、无进京集体访、无进京异常访和无进京有理访”的“四无”目标。二是围绕宽严相济政策,促进社会和谐。推行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认罪案件简化审查等工作,规范刑事和解等办案方式,有效化解矛盾,减少社会对抗。依法慎重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依法保护合法收入,保障资本活力。三是围绕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安定。积极参与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加强监所检察工作,促进监管场所依法、文明、科学管理,提高教改质量。做好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协助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消除隐患、强化管理、预防犯罪的建议,促进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
二、坚持执法为民,必须履行好保障职能,着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千方百计为民排忧解难,切实做到执法为民。一是接待中服务群众。按照“一个窗口对外”的原则,在接待中牢固树立全员一盘棋思想,营造文明的接待环境,让群众有个说话的地方,有种“回家”的感觉。必要时启动“专项救助金”,解决群众燃眉之急。二是在办案中服务群众。在办案中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当来访人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或涉及相关业务部门,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共同依法解决。对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投诉求助,从“为民办实事”的高度出发,协调有关单位解决。三是在宣传中服务群众。积极开展“送法进社区、送法进学校、送法进工地”和“举报宣传周”活动, 通过发放普法宣传单、赠送法律书籍、开展普法讲座和解答群众法律咨询等方式,普遍提高广大群众的遵法、守法和维权意识。
三、坚持执法为民,必须履行好监督职能,着力创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检察长工作精神,着力解决制约公正廉洁执法的突出问题,提高法律监督公信力。一是深入查办职务犯罪。突出查办危害公平正义、影响经济发展的贪贿案件。严肃查办国家工作人员监管不力、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造成重大损失的渎职犯罪。深入查办卫生、教育、医疗等涉及民生民利的职务犯罪。二是不断强化诉讼监督。重点监督纠正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问题,监督纠正违法采取强制性侦查措施和刑讯逼供,以及错捕漏捕、错诉漏诉等问题,监督纠正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等问题。三是提高规范执法能力。树立理性、平和、规范的执法理念。办案兼顾情、理、法,保持执法者应有的理性;以平和的态度对待群众,真心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始终遵循规范执法理念,使每一个办案环节都严格公正。
四、坚持执法为民,必须履行好监管职能,着力打造公正廉洁的检察队伍
就是围绕公正廉洁执法,把外在压力型管理转变为内在动力型管理,形成检察队伍建设的完备制度和规范体系。一是严格业务监督向办案一线延伸。制定完善案件受理、初查、立案、侦查、结案、批捕、起诉等一系列监督制度,卡死每一个环节,戴上“紧箍咒”,保证不越轨。确保实现“五无”目标:无错捕、无错诉、无无罪判决、无超期羁押、无安全责任事故。二是严格内部监督向外部监督延伸。设立公示栏,对财务开支、重大事项、干部选拔任用等情况,进行公示。同时,聘任人民监督员,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联系制度,真心实意征求他们的意见,接受他们的监督。三是严格“八小时内”监督向“八小时外”延伸。“八小时内”,由院领导带队,对干警作风等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八小时外”,完善“干警八小时外行为规范”,通过明查暗访,重点检查有损检察官形象问题,树立检察官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