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哈尔滨6月8日电 “老房是‘弯着腰’(房梁塌落)、拄着棍(墙体四面用木棍支着)、披头散发掉眼泪(外面下雨屋里滴答)。”忆起住了40多年的棚户房,黑龙江省通北林业局78岁的退休职工汪继德禁不住唏嘘感叹。今年春节前,他和老伴终于如愿以偿搬进了50平方米的棚改新房,个人出资仅1.5万元,其余4万多元全由政府补贴。
去年,黑龙江省像汪继德这样受益于“三棚一草”改造的城乡居民达到50万户。所谓“三棚一草”改造,是指非煤城市、煤矿、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和农村泥草房改造,后又扩展到垦区危房改造和廉租住房建设。由于黑龙江省城乡住房建设历史欠账多,到2007年全省仍有“三棚一草”住房2.43亿平方米、376.4万户急需改造。这些住户多为低收入困难群体,盼新房望眼欲穿。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黑龙江省省委书记吉炳轩说:“安居才能乐业,我们要把‘三棚一草’改造作为民生项目建设重点,用‘民生财政’给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2008年5月,黑龙江省作出大规模推进“三棚一草”改造的重大决策,并确定了“5年改造棚户区、8年改造农村泥草房”的目标。目前,全省棚户区改造已完成近30%,泥草房改造已完成22%,共有120多万户城乡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从中受益。
“三棚一草”改造,难就难在一个“钱”字上。黑龙江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多方投入”的运作机制,采取“对上争取、省财政补助、市县配套、银行贷款、村集体筹集、建筑材料集中采购优惠”等办法,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同时,要求各地“从土地出让金、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各拿出10%”,专项用于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补助。
各地政府大胆创新,以市场化手段筹措资金。比如齐齐哈尔市想出了“向社会发行债券”等10多种筹资办法,两年来共筹集棚改资金39亿元,基本满足了棚户区改造的需要。
去年,黑龙江省共投入专项资金17.14亿元,是2008年的两倍多,拉动“三棚一草”改造总投资达663.5亿元,占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3.1%。“三棚一草”改造已成为全省投资最多的领域之一。为加快改造进度,省政府先后出台两个文件,明确资金支持、税费减免、土地供应等优惠政策;对棚户区改造出台了“拆一还一”、上靠最小户型、先建后拆、“以奖代补”等惠民政策和“三不拆”、“八公开”刚性措施,保护了被拆迁居民的利益。
“要算民生、税收、产业拉动和维护稳定‘四本账’。”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介绍,大规模的“三棚一草”改造拓展了城乡发展空间,有力地拉动了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等上下游5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一批具有“基础设施承载、市场化服务、社会事业发展、产业辐射带动”作用的小城镇群崛起,在全省“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今年黑龙江“三棚一草”改造计划投资610亿元,施工面积4962万平方米,改造户数达64.3万户。“三棚一草”改造还将被纳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