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流动儿童与“爱心妈妈”的故事
2010-07-04 08:57:4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李欣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4日讯 童年本应是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下度过的,可哈市道外区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在别的孩子享受快乐的时候或在期盼失踪的妈妈能早日回家,或在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他们正在承受不幸,可幸运的是,在他们身边有着一支强大的队伍正在呵护着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她们叫“爱心妈妈”。近日,记者走近他们,倾听属于他们的故事。

  今年10岁的丫丫老家在明水县,现就读于道外区红城小学二年级,3年前丫丫的妈妈说要出门办事,结果却再也没回过家。后来丫丫的爸爸在苦寻妻子无果后,对生活失去信心,也外出打工了,只是在过年的时候才回来看看。如今丫丫与奶奶生活在一起,每个月只能依靠奶奶捡废品、帮人做家政的微薄收入支付两人的花销。哈市道外区东兴社区的刘桂兰书记作为一名“爱心妈妈”自从丫丫妈妈失踪那天起,她就当起了丫丫的“妈妈”。刘桂兰告诉记者,丫丫和她奶奶两人住在十几平米、每月100元房租的小平房里,就这100元钱对祖孙二人来说也是笔不小的开支。“她们家的后院有一片大地,丫丫的奶奶夏天就去地里捡菜,冬天就去地里捡柴火。由于没有什么生活来源,祖孙两人有时好几个月都吃不上肉,可是丫丫特别懂事,我每次买肉送过去的时候,丫丫都告诉我她不爱吃肉。10岁的丫丫现在连60斤都不到,她不是不爱吃肉只是心疼钱不舍得吃。”刘桂兰告诉记者。

  刘桂兰说,由于丫丫没有户口又交不起学费,很多学校都不愿意接收丫丫。为了能让丫丫上学,她用两年的时间,走过不知道多少所学校,协调过不知多少次,在丫丫8岁那年,道外区红城小学终于同意让丫丫上学,学校在得知丫丫家庭情况后还减免了丫丫的学费。丫丫告诉记者,她最感谢的人就是刘桂兰,“如果没有刘姨,我就不能上学,现在在我心里,刘姨就是我的妈妈。”

  8岁的尹天影和5岁的尹天元来自巴彦县德强公社战果村,爸爸尹杉是一名装修工人,妈妈任秀云则是精神病患者,现居住在道外区东棵社区。尹天影告诉记者,由于爸爸要赚钱给妈妈治病,经常会外出打工,这些年爸爸不在家的时候一直是社区的徐主任照顾她和弟弟还有患病的妈妈。“这两年,天影妈妈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有时候一犯病看到什么都往嘴里吃,心情不好时还拿孩子撒气,把孩子身上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甚至大冬天把家门反锁上不让孩子进门。很多时候都是我把孩子带回家,等到孩子妈妈恢复神智的时候再把孩子送回去。”徐主任说,“由于天影的妈妈时常犯病,也搞不清季节,我就在每年换季的时候送去衣服,虽然8岁的天影会做很多家务,可做饭就只会做面条。为了给小天影和小天元补充营养,我经常在家做好饭菜送过去让孩子吃。”徐主任还告诉记者,她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上学的问题,最近她一直在联系学校,希望今年九月份孩子们能顺利入学。

  哈市道外区街工委副书记王坤利告诉记者,他们辖区基本上全是棚户区,也是流动人口的聚居地。这里共有9070户居民,居住着20952人,其中有1088户是外来务工人员,共4218人,流动人口中学生有735人。这些孩子的命运大部分和丫丫还有天影的遭遇相同,可是为了让这些孩子能感受到童年的乐趣,他们共有30余名“爱心妈妈”每天出入在这些孩子家里,为孩子们随时提供帮助。同时他们还组织了一些老退休职工,免费为孩子们提供画室、教孩子们乐器,尽量让他们和城里的其他孩子一样。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