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9日讯 5月26日,市、区管理部门联合行动,取缔了道外区庆兴街一带自发形成的“狗市”,并疏导犬类、花鸟鱼业户到指定的经营场所经营。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管理部门安排执法人员在老市场死看死守,但“狗市”不仅悄悄反弹,甚至发展进入居民院。有关部门对庆兴街“狗市”反复清理,缘何屡禁难止?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群狗进院居民受苦
7月5日,记者在道外区庆兴街上看到,这个昔日自发形成的“狗市”依然存在,混乱程度堪比往日.大量狗贩和从事猫狗用品经营的商贩聚集,行人在犬吠声中艰难穿行,还得小心提防着身边龇牙咧嘴的大狗。在长春街与庆兴街交口处,悬挂着的“坚决取缔各类违章占道经营行为”红色条幅下,狗贩们与买主们大声还着价。在一处摊床前,当记者问及“狗市”搬迁情况时,一名狗贩不以为然地说:“韩家洼子那么远,买狗的都不愿意去,卖狗的就更不去了。”
连续几天的采访中,记者经常看到城管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死看死守,但有执法人员来,卖狗人就把狗带进周边居民院内。在此期间,执法人员也曾进院“清剿”,但落网的只是几个狗窝、狗笼子。
新狗市未成大气候
7月6日上午,记者乘66路公交车来到韩家洼子,沿途打听找到哈东路与东化工路交口处,在一名拉脚师傅的指点下,记者终于找到了位于江坝通道大门前、只有几十平方米的空地。与庆兴街的繁华相比,这里冷清得太多。
“新狗市”当时只有一位卖狗人。他告诉记者,这里只有在周末才会有点人气,因为韩家洼子离市区太远,交通很不方便,公交车又不让带狗,坐出租车还得和司机商量,所以很少有人到这里买狗。即使有人来买狗,在这里也找不到名狗,一般就是狗贩们带着狗来这里互相“串串”。他说,狗贩们也想有个正规“身份”、正正当当做生意,都以为新市场能做起来,现在看还不如继续回庆兴街打游击。
在附近66路调度室,一位公交车司机无奈说,狗市迁来了,解决了庆兴街扰民问题,但这里又乱了。有关部门划的“新狗市”面积太小,双休日狗贩们将生意做到了人行道两边,造成这一路段周末堵车情况严重。
狗市搬迁是道难题
“狗市”搬家当天,家住庆兴街72岁的黄慧茹大娘,曾拄着拐杖当街叫好。可是这些天,她的心病仍然没除。
有关部门搬迁“狗市”,当地居民认为是件大好事,但他们没料到,“狗市”搬家竟带来了狗进院的后果。
采访中,当地居民都认为,“狗市”难搬是因为管晚了,据当地居民介绍,现在庆兴街周边七成左右居民是租房户,很多人就是租房养狗,黄大娘曾看到最多一家养着12条大狗,敲门收卫生费都得防着有狗蹿出来。民房成了“狗仓库”,这是“狗市”难根治的原因之一。
记者在庆兴街周边看到,即使卖狗人藏身居民院中,也有买狗人找来,买狗人多、狗买卖促成了“狗市”红火。“狗贩子”们告诉记者,他们不介意“狗贩子”这个贬义词,但他们想从“贩子”变成正规生意人,但是去“新狗市”看过,感到那里很难做生意。
饱受“狗市”困扰的庆兴街当地居民、想正当做生意的卖狗人、想买狗的市民都认为,“狗市”搬家是张考卷,考的是管理部门的执政能力,强行取缔、简单转移,都难根除“狗市”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