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5日讯 记者近日从全省确保实现“双一”目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年初以来,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同步向上拉动,重点行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双一”目标取得积极进展。初步预测,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200亿元左右,占全年“双一”责任目标值的41.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75.9亿元,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我省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一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农业生产总体形势良好。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2.14亿亩。有效克服了春季降水多、气温低、回暖慢、农时严重拖后等不利影响,各类农作物苗情好于上年。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全面启动,19处续建大型灌区建设步伐加快,组建大型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92个。第二产业稳定增长。初步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44.1亿元,同比增长15%。服务业发展较快。接待国内游客6312万人次,同比增长39.2%。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继续增长,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240亿元,同比增长26.7%;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93.2亿元,增长24.5%。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394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8%。
二是三大需求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积极扩大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动力增强。居民消费持续较旺。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15.4亿元,同比增长19%,列全国第5位。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大项目建设特别是产业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90.7亿元,同比增长35.1%。进出口贸易增速加快。推进对俄经贸合作适应性战略调整,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利用外资规模。进出口总额实现107.5亿美元,同比增长41.3%。在内需拉动下,进口额实现45.4亿美元,增长85.5%。对俄贸易扭转了下降局面,实现贸易额31.8亿美元,增长20.9%。财政金融支持有力。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77.1亿元,同比增长18%。中长期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达到51.9%,比上年同期提高9.4个百分点,有力支持了大项目建设。
三是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效益大幅提升。坚持好字优先,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切实搞好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工业效益大幅提高。在国际原油价格回升和非油产业快速发展的拉动下,全省工业效益指标由上年同期的负增长转为今年的高速增长。前五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977.9亿元,同比增长65.6%。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75.9亿元,占责任目标值的57.3%,同比增长46.8%。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实施了50个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6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个。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862亿元。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同比增长11.1%,比一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长9.9%,比一季度下降1.8个百分点。
四是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推动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民生倾斜,扩大和改善公共服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转移农村劳动力477万人,同比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47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31元。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提高147.3元/月,“五七工”、“家属工”基本养老金上调41元/月。新农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累计为27.9万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9000万元。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继续加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义务教育校舍安全工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进度加快。在3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三棚一草”改造和“三供两治”工程进展顺利。棚户区改造施工面积达33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6.1%,农村泥草房施工面积498.2万平方米。“三供两治”工程开复工建设项目26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