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庆瑞,是大庆市一家民营企业。
昔日,“东拼西凑”一点儿创业资金起家,几年间,发展到年产值1.4亿元。
大庆市“百强民营企业”、黑龙江省“十佳和谐企业”、 “中国民营最具发展潜力企业”、“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这一项项闪光的荣誉,都收归了企业囊中。
发展蒸蒸日上,秘诀靠什么?
答案是:“创先争优”。公司董事长孙利尧告诉记者:“抓好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筑牢‘先锋堡垒’,显现‘磁极效应’,吸引更多职工投身企业发展和参与社会公益。”
筑“堡垒”育“磁极”
年初以来,大庆市委结合实际迅速行动,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结合方案,成立了市委社会工委,负责对全市各级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宏观指导、管理和协调,理顺了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
红岗区成立了“非公企业先锋分子俱乐部”,在这里,一批优秀的非公企业共同接受上级党组织指导,探讨如何加强企业党建促进企业发展,积极参与各种交流。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广泛开展了以“工作争先、业绩争先、作风创优、素质创优”为目标的创先争优活动。
市委还出台了《大庆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对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和党组织开展工作制定了具体措施,提高了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的主动性。目前,全市共选派了272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党建工作指导员们实施走进心灵、贴近心灵、融入心灵的“心灵工程”,对党员进行“零距离”指导。
增“企效”显“磁力”
在推进非公党建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党组织的“出生率”,更要重视党组织的“成活率”,大庆市非公党建工作在发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上下功夫,增“企效”、显“磁力”,真正把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作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目标和检验的标准,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发展良性互动、共促双赢。
宫文龙,中油庆瑞的一名党员,也是企业技术革新小组的项目经理。在项目攻关中,他带领几名党员潜心钻研,改装研制成功了两用混沙车,在这方面为企业节约了近50%的成本。去年,他被企业评为“明星党员”,并升职为调度长。
在中油庆瑞,党员成为公司生产经营的“带头人”,党组织成为公司发展的“人才库”,公司党总支将自身建设与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让最先进的员工在党内,最优秀的人才是党员,党员成为公司发展的中流砥柱。
日前,由7名党员组成的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钻研,成功研制出瓦斯治理专用压裂设备,仅一套设备就会为企业创收超过5000万元。
重“公益”放“磁场”
先进基层党组织如何创先争优?
大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答案是:民企,不仅仅要追求经济效益,在公益、救灾等方面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从“5·12”汶川地震救灾,到西南抗旱现场,再到玉树灾后重建,都能看到大庆民企党员、积极分子的身影。大庆民企在谋求发展同时,时刻牢记社会责任,不断将经济利益以公益的形式回馈社会。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到抢险救灾第一线、公益事业最前沿,释放“磁场”,吸引更多人,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2008年10月8日,中油庆瑞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肇源县罗姆斯制衣有限公司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党员身边无假货、无次品、无事故”竞赛活动,使公司生产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产品合格率达到100%,赢得了客商的信任和赞誉。大同区八井子乡党员经纪人李荣权领办了“荣权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始终把服务农民群众作为主要职责,在积极做好中药材加工销售、科技项目实验示范、提供生产销售信息等服务的同时,积极为农民群众解决生产难题。去年,承担了整个大同区的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带动全乡发展中药材面积达3.5万亩,创造经济效益68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