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立庆典揭牌。 |
![]() |
匡海学校长为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医学院校长达拉金教授颁发基地学术委员聘书。 |
![]() |
会议现场。 |
东北网9月16日讯(常滨毓 记者曹曦)9月16日,“第二届中日韩传统医药大会暨第七届中俄生物医药论坛”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举行。论坛以“中医药与天然药的基础研究与应用”为主题,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埃及、奥地利等国家的4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与国内知名学者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专家共谋传统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发展。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立庆典15日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举行。校长匡海学为学校聘任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他说,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将以重点项目为合作载体,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与国际上有影响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医院、生产企业合作,建立中医药国际合作网络。
学术委员会外籍副主任英国帝王学院Peter Hylands教授在致辞中说,全世界对中医药的兴趣不断增长,希望这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能成为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的平台,推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科研成果。
据了解,为推进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科技部、卫生部共同制定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支持中医药的发展,为中医药的发展提速。近年来,中医药国际合作日趋深入,政府间交流及民间交流皆与日俱增,中医药的服务范围也逐渐加大。在这种大的背景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在中医药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已同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所医学院校或研究机构开展了教育、医疗、科技合作与交流。目前学校长期国际合作项目97项,培养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4967人,接受国外来访学者500多人。该校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在英国伦敦创办的世界首家中医孔子学院被评为“优秀孔子学院”称号。2008年6月,学校被黑龙江省科技厅批准为“黑龙江省中医药国际合作中心”。2009年10月学校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此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建立运行,旨在从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国际惯例等国际合作原则,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外新知识、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增强中医药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及国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