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大兴安岭地区坚持预防为主,强化火源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切实抓好秋季森林防火工作。
强化防火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民的防火意识。严把入山关,严格检查入山人员和车辆,清除违规入山人员。加强大项目建设火源管理,实行24小时跟班作业,严格控制野外作业生产用火。全面落实包保和监管责任,确保不出现问题。加大“三清”工作力度,不留死角、盲区和火险隐患。加强火烧迹地综合治理,切实消除火烧迹地火险隐患。
充分利用“四位一体”立体式监测网,加大飞机巡护密度,确保有火早发现、早出动、早扑灭。发挥快速小分队作用,强化对重点火险地段、主要河流、沟系巡护,高火险期要安排森林部队和地区直属专业扑火队实施飞机载人巡护,做到因险设防、快速反应,有效控制初发火。进一步细化不同火险等级的预警响应措施和应对策略,按照火险等级及时启动预警响应机制。坚持“重点地区,重点防控,靠前布兵”的原则,继续将森林部队和地区直属支队靠前布防到南瓮河施业区、呼中保护区、韩家园林业局、呼玛等重点火险区,缩小扑救半径。建立健全省、区、县(区)林业局、乡镇林场交界区域联防关系,强化协同作战机制,必要时实施跨区扑救行动,共同处置联防区域火情,坚决杜绝境外火燃烧入境。
同时,加强消防队员、扑火指挥员的防扑火知识、技能训练,提升扑火队员综合作战能力。加快引进大型、现代化高效灭火装备,建设适合大兵团、多兵种配合作战的扑火后勤保障体系。加快森林防火通讯网络系统升级改造,全面实现通讯数字化管理,满足大面积、多火点林火扑救需要。
责任编辑: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