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5日讯 (刘伟 记者曹曦)13日下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分组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报告》。
组成人员认为,2006年以来,全省各地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分两批启动了新农村建设试点。经过五年建设,创造了很多好的典型经验,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组成人员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个核心,集中抓发展,突出抓民生,重点抓试点,面上抓推进,在更高层次上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抓住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机遇,加快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与市县的科技共建。要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引导农民积极发展特色、绿色农业,尽快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突出抓好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发挥好龙头企业对农户和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要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务输出层次和规模。要把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组建农机合作社等农业项目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要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与“十二五”规划和2020年小康目标相衔接。要进一步完善细化符合当地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村镇体系规划,规划要到乡镇、到村屯。要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农民进入中心村、区域中心村和中心镇。要加快编制建设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注意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努力解决好进入小城镇、中心村后生活成本提高等实际问题。
要突出解决好民生问题。切实解决好“路、水、能、房、医、学、文、保”等农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继续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加强饮水安全建设,大力推广多种形式的农村清洁能源,加快泥草房改造,研究撤屯并村后富余的宅基地如何开发利用。要不断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要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继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要通过试点示范引导面上新农村建设。要认真总结前两轮试点经验,合理布局第三轮试点,以点带面,推动新农村建设整体上水平。要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农村公路、人畜饮水、泥草房改造、农村环境整治等专项推进,实现新农村建设由点向面的扩展,带动非试点村的快速发展。
要探索和建立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用于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要逐年增加,帮建单位要在规划制定、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继续大力支持,要通过场县共建促进新农村建设,要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基础设施养护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