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寄情于经纬之间 “老哈”朱俊峰收藏老地图串起城市记忆
2010-11-05 10:20:10 来源:哈尔滨日报  作者:张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5日讯 哈尔滨地图从未像今年这样不停地修编,即便如此,还是跟不上城市巨变的脚步。地图跟着城建长跑,城市依附地图不停地留存记忆。回眸城市,我们有难忘,也有失忆的瞬间。光阴似箭,就让“老哈”朱俊峰收藏的哈尔滨市几十张地图帮我们串起对城市断断续续的记忆。

  1938年

  地图记录城市规划雏形

  朱俊峰收藏的这张1938年地图全名为《哈尔滨都邑计划概要图》,在图的右上方明显位置印着“哈尔滨都邑计划概要图”的字样,右下角小字显示该图的绘制年限“康德六年制”。从图上看,哈尔滨的形状与现在不大一样,而且地域用途以商业为主。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用不同颜色区分开,其中大部分地域为橘黄色,意为用作商业区;松浦计划主要用于居住地域,沿江一带计划主要用于商业地域;计划运河、主要铁路计划线、计划提防法线和净水场等重要城市基础设施在图上均作出了标识。从图中可知,当时哈市被分为埠头区、新安埠、沙曼、松浦、顾乡屯和王兆屯等区域。

  据朱俊峰介绍,这张图是他无意间在旧物市场发现的。“这既是一份日军侵华的罪证,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1978年前

  地图十年一张脸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哈尔滨地图仅出版过几次。朱俊峰说,三中全会前,哈尔滨地图十年一张脸,几乎没有太大变化。朱俊峰收藏的地图中这一段时期的自然不多,但仍旧很有特点。

  朱俊峰收藏的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张哈尔滨地图是1959年出版的。看到这张地图,给人的感觉是当时的哈尔滨人生活很舒适,很悠闲。地图上的城市虽不繁华,但绿意盎然,有大小公园十几个,儿童公园、太阳岛公园、哈尔滨公园(老动物园)……哈尔滨仿佛一座公园城市,榆树参天,丁香吐艳,鸟儿成群。

  上世纪70年代的地图鉴证了哈尔滨工业文明史。在一张1975年出版的哈尔滨地图上,工厂遍布,香坊区的三大动力和平房区的大工厂自不必说,现在商业文明发达的道里区,那时也是工厂林立,哈铁机车车辆厂、松花江拖拉机制造厂、第一电炉厂、化工试剂厂、向阳造纸厂……地图上,大小工厂不少于十几个,如今这些工厂或投降于环保,或臣服于商业开发。

  上世纪90年代后

  地图跟着城建跑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哈尔滨和全国一样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在地图出版工作上反映得十分明显。1992年10月,哈尔滨有了第一张巨幅地图,面积2.0米?菖1.5米。朱俊峰收藏的这张巨幅地图被分割成四部分,被有序地压放在他收藏室的办公桌下,上面用几层不同材质的布盖着,既防潮又防晒。这张地图当时只出版2000多张,所以他对这张地图倍加珍惜。

  朱俊峰对收藏地图有更便利的条件,因为他工作的省展览馆对面就是一家地图出版社,每有新地图上市,出版社的人都会在第一时间通知他,因此他有幸收藏到这张难得一见的哈尔滨地图。

  朱俊峰介绍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哈尔滨地图出版工作像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一年多次修编。对于每年修编的次数和印刷次数,他都有记载:1996年修编3次,印刷4次;1998年修编5次,印刷8次;2001年修编3次,印刷5次;2002年修编次数最多,达到7次,印刷11次……到2010年11月,修编4次。

  一年多次修编说明哈尔滨城市建设速度太快了,这一时期是地图跟着城建跑,朱俊峰解释说。

  朱俊峰预言,未来几年,哈尔滨地图每年修编的次数会更多,因为从今年以至于今后的若干年间,哈尔滨城市建设工作将进入更快的发展时期。

  话音未断,朱俊峰随手拿起一张2003年12月编制的《哈尔滨市松北新区前进松浦分区规划(2002-2020)行政区域图》,图上显示的内容:松北镇、松浦镇、万宝镇、乐业镇等等。朱俊峰兴奋地说,不到7年时间,图上所示区域,如今高楼林立,日新月异。他正准备收集更多的有关松北区的地图,将松北区的巨变轨迹装入他的博物馆。

  朱俊峰孜孜不卷地收藏哈尔滨各个时期的地图达43张,他将对城市的那份热爱与执著寄情于经纬之间。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