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不会经营自己宁缺毋滥观念重 “剩男、剩女”征婚难
2010-11-12 09:49:1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高虹 杨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2日讯  近日,记者从哈尔滨市妇联培训中心了解到,截至目前,在此处进行征婚登记的35岁以下未婚青年人数为9702人,其中男性3806人,女性为5896人。哈市未婚人数以每年10%的比例递增。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适婚年龄不断增长,大龄青年人数激增的主要原因是择偶观出现偏差,及各种因素错过最佳年龄也不肯降低条件。

  据婚介科科长李晓萍讲,许多征婚者在择偶观上出现了偏差。有的要求过高,有的随波逐流,自己条件与对方条件严重错位,相差太大。相亲会上选了许多人,最终也没有能见上面的。“不少人在择偶时往往忽略对方人格、内在修养等方面是否与自己的相吻合,只注重对方外部条件,这会造成相爱容易相处难的局面。”对自己定位出现偏差后,在征婚时也不懂“经营”。有些人写征婚材料时,不是过于夸大自己,就是草草几字,让人看了觉得没诚意。

  家长过度参与,也造成了孩子对婚姻大事失去热情。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为孩子层层把关,步步紧跟,每次相亲都保驾护航,连约会时间地点都帮着定,对方晚来一会儿电话或迟到几分钟,就给对方下判决书。还有的强行让孩子按家长设定的条件挑媳选婿,造成子女过分依赖,好像相亲就是为了给爸妈完成任务,没有热情,有的还有逆反心理,家长同意的孩子偏偏不见。

  李科长介绍,有些在外读研、读博的青年男女,认为现在学习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自己的婚姻问题,当这些人事业稳定小有成就时,也错过了征婚的最佳年龄,而他们始终抱着宁缺勿滥的想法,不肯改变最初的择偶条件。

  多年从事婚姻情感分析工作的心理专家杨真艳认为,征婚难现象其实有着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比如安全感的缺乏,对人不信任;情感依附于父母,处于控制与被控制关系之中;内心混乱无法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现实感差处于理想化状态,不断尝试不断失败等等。还有些人的恋父恋母情结在作怪,难以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也就是说,每一个孩子日后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都是从童年与父母形成的关系中获得的。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太近和太远,都可能损害孩子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所以当遇到婚恋问题时,别着急、埋怨和失望,这些不是意识上认识到了就能解决的,需要通过学习亲密关系如何建立以及如何经营才能得到解决。”

责任编辑:丁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