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留守儿童进城读书更需“补贴”爱
2010-11-16 07:56:12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周长风 姚建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在城镇化建设进程当中,大批农民进城打工,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娃儿沦为留守儿童。据统计,全国城市农民工达2亿,留守儿童达5800万。

  留守儿童中,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只能在农村读书;家庭条件好的,会被父母送到城里读书。进城上学的农村儿童学习、生活得怎样?近日,记者来到留守儿童比较多的齐齐哈尔市龙沙区青云小学进行了调查。

  留守儿童胆怯自卑但知感恩

  龙沙区青云小学共有1500多名学生,其中,有100多名留守儿童,每个班级约有两三名。留守儿童进城上学,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普遍因为对环境的不适应,产生了恐惧或胆怯、自卑心理。小丁,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建国乡保家村的留守儿童,在青云小学读五年级。由于环境陌生,再加上父母不在身边,本来就内向的小丁变得更加胆小,什么事都往后缩,生怕与同学发生摩擦。

  小力也是留守儿童,和小丁在一个看护班。多年在看护班吃住,使小力养成了看别人脸色说话的习惯。但他知道感恩,谁对他好,他都要想办法报答。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为不在父母身边,得到父爱母爱很少,所以留守儿童对老师的关爱倍加珍惜,也更知道感恩。

  家长为了生存孩子只能长托

  小良的父母多年在齐齐哈尔市打工,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前途,父母把小良接到了城里念书。

  父亲蹬三轮车拉脚,母亲在饭店当勤杂工,工作时间都不固定,没时间接送孩子,更不用说辅导学习了,而且住处也随着打工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他们只能把孩子送到学校附近的看护班长托。“饭店一个月只给一天假,为了生活,为了得到满勤奖,只能这样了。每个月我最多只能见孩子一面。”说起长托,小良的妈妈显得无可奈何。

  老师关照只能悄悄进行

  “现在的孩子自尊心都强,我们只能多留心观察留守儿童的变化,悄悄地关照他们。太明显了,他们会觉得被怜悯,反而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王惠丽老师说。李玮老师告诉记者:“面对班级里的留守学生,我对他们格外关注。哪个孩子的手指甲长了,我都帮着剪剪。”齐齐哈尔市青云小学副校长关福奎介绍:“留守儿童心理本来就脆弱,容易受伤,处理事情容易两极分化。老师在处理留守儿童的问题时,只能耐心耐心再耐心。”

  看护班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留守儿童小海告诉记者,他虽然只读小学一年级,但已经在看护班长托3年了。怕同学们知道他是留守儿童,因此称看护班是“家”。

  “他们每天的生活圈子就是从学校到看护班,两点一线,挺枯燥的,我同情这些孩子。现在物价这么涨,开看护班也挣不到多少钱,本想不干了,但一想到这些孩子,就不忍心。我喜欢孩子,愿意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们。”开办看护班的张先生向记者诉说着这几年的艰辛。

  “早就习惯一个人,少人关心少人问。就算无人为我付青春,至少我还保留一份真……”放学了,小海一边轻声哼唱着最喜欢的歌,一边和小丁跑向他们在城里临时的“家”。他们和许多留守儿童一样,期待着能有更多的爱,“补贴”孤寂的心灵。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