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揭秘矿工“救生舱” 可抵抗瓦斯爆炸煤尘爆炸及冒顶事故
2010-12-02 14:08:0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海丰 谷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试验现场

  东北网12月2日讯 记者从龙煤集团获悉,由该公司下属的黑龙江龙煤卓救援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井下可移式“救生舱”已成功通过真人120小时高温试验。当井下发生事故时,矿工可快速进入“救生舱”内进行避险待援,以保证生存。

  据了解,井下可移式“救生舱”主要应用于井下紧急情况救援。今年夏季,龙媒集团分别生产出容纳12人的宽体和窄体两个型号的井下可移式“救生舱”样机。11月中旬,模拟井下高温危险环境,12名志愿者用宽体井下可移式“救生舱”开始试验。整个试验过程中,舱体外部温度高达55℃,舱内全封闭环境持续温度小于32℃,志愿者依靠舱内生存保障系统,生存了120小时,超过国家规定的96个小时的标准时间,创造了高温环境下实验人数和实验时间2项全国纪录。其舱体抗冲击能力、可承受最大爆炸冲击压力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瞬间耐高温能力更达到了1200℃。

  据参加试验的工作人员介绍,井下可移式“救生舱”为分体式组装结构,分为过渡舱、密封舱和设备舱三部分,全部采用无电化运行安全设计,配置了呼吸三重供气系统和120小时以上生存保障系统。保障志愿者在密封的舱内呼吸的,主要是舱内的按键式洗气系统,该系统能够滤清过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废气。此外,舱内还有非电力驱动除湿降温系统、环保机械式密封马桶、急救医疗箱、应急工具箱,并储备了大量军用食品和水。设置在井上的监控仪,可随时观看舱内情况,还可与舱内人员联络。试验结束后,所有参与试验的志愿者各项生理体征检查结果完全正常。

  实验过程中监测到的数据显示,整个试验符合相关技术要求。舱内外温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氧气的供给能力、舱内压力和舱内生存保障能力和环境监控能力等,各种数据和参数曲线都达到同类试验的前例。试验证明,创造矿工井下“救生舱”已经成功,能够满足紧急避险的技术要求,更为今后“救生舱”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记者还了解到,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省便着手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研发井下可移动式“救生舱”项目。研发的“救生舱”主要适用于高瓦斯、煤尘和瓦斯突出矿井。当井下发生煤尘爆炸、瓦斯爆炸、瓦斯突出、火灾及冒顶等紧急事故时,井下环境不适宜矿工继续升井逃生和暂时无法逃生时,矿工可快速进入“救生舱”内进行避险待援,以保证生存。参与研发的单位是我省龙煤机械装备制造公司下设的控股子公司黑龙江龙煤卓救援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真人试验获得的详尽实验数据,将为国内同类试验提供参考。

  据了解,该“救生舱”经过有关部门审核后,将进行推广使用。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