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青少年发展论坛开幕 学者建言新媒体与青少年成长
2010-12-21 08:45:47 来源:东北网  作者:曲天宇 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0日讯(曲天宇 记者印蕾)第四届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论坛20日在哈尔滨开幕,本届论坛以“新网络媒体与青少年成长”为主题,聚焦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工作创新。

  论坛上,来自社科、司法、省直高校、共青团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少年儿童心理训练、网络时代的青年成长等话题进行了交流。与会人员认为,新网络媒体时代,影视、书刊、网络及广告、短信等信息传播手段,每天都在向未成年人进行信息传递及道德教化。异彩纷呈的信息使其眼界更加开阔,观念更加开放,衍生了在道德认知层面、道德个性发展层面、道德拓展空间层面的种种问题。

  与会专家建议,应不断优化新媒体的文化环境,科学地对青少年进行全方位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使新媒体更好地适应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从家庭层面来讲,父母自身应具有基本的网络媒介素养,对参与式文化有正确的认识,不能“谈网色变”,一味回避网络,而应指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媒介,并培养他们良好的上网习惯。从学校来讲,应加强学校与社会信息文化的联系,跳出传统的、滞后的教科书,从报纸、电视、网络、儿童读物和新闻及小说中寻找有关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信息,学习判断各种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并学会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发展自己。

  与会专家同时建议,地方政府应针对中小学生喜欢参加社会活动的特点,加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对于烈士陵园、少年宫等场所应加大投入,出台政策鼓励各类社会实践基地和活动阵地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并形成相应的制度保障。文化出版部门应特别针对未成年人寻求轻松、趣味和新奇的阅读心理,鼓励文学创作人员,借鉴便于携带、价格适中的口袋书版本形式,创作优秀作品,占领口袋书市场。广电部门应针对电视对孩子的吸引力,加大整顿荧屏市场。要倡导做广告的企业、个人及发布广告的媒体等利益主体坚守公德,赋予广告健康娱乐性、丰富知识性和审美教育性。公安部门应针对网络和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加大力度整治校园周边和社区的黑网吧和电玩店。对网上内容和游戏内容加大监管,时刻关注网络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对消极有害的内容建立有效的甄别、监督和治理机制。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