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哈尔滨市“溜冰大道”急需除冰新招 有效方式仍在探索中
2011-01-14 14:16:13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张立馨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河松街与前进路交口处的公交站台附近路面如冰场。记者 张立馨文/摄

新文昌桥一上桥口处,一辆白色面包车打滑。 记者 张立馨文/摄

二环桥河润街下桥口路段如镜面。 记者 张立馨文/摄

 

 

  东北网1月14日讯 哈市冬季的“冰面”路让市民苦不堪言,很多人家里有车却不敢开出来。据交警部门统计,哈市冬季因“冰面”路导致的交通事故,比其他季节的事故发生率高出2至3成。而坡路、公交站台、十字路口等区域更是“冰面”路的集中出现区域。市环卫办副主任孙明磊认为,人工清理、机械清除、撒布砂石等方法存在缺陷,对重点区域、重点坡路撒布低温融雪剂或可融化“冰面”路。

  坡路、站台、路口频现“冰面”路

  昨天,记者在新文昌桥林大上桥口处看到,一辆白色面包车驶入上桥坡路后放慢“脚步”,任凭后轮高速旋转,都一直保持蜗行状态,用了3分钟才上完新文昌桥,后面车辆因此全被憋在上桥口处,足有100米长。

  记者连续几天在高峰时段通过二环路西线发现,河润街与前进路转弯处、康安路与前进路转弯处、二环桥和兴路上下坡、二环路三大动力桥路段都是“冰面”路集中区。据二环路康安路路段的环卫工人王大姐介绍,“冰面”路几乎每天都造成这些区域交通拥堵,曾经人工清除过,但效果并不好。

  十字路交叉口、公交站台也是“冰面”路集中区域。在珠江路与嵩山路交叉口,路面几乎全部被冰面覆盖,30多秒的绿灯每次通过不足10台车。在道里区河松街与前进路交口的一公交站,20余米内的道路上覆盖了一层冰,一辆91线公交车靠近站台时,虽然车轮已经不动,但却仍在冰面上前行。

  乙醇汽油、起停车加剧冰面产生

  孙明磊认为,哈市的“冰面”路的主要成因是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中含有10%的乙醇,燃烧后将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完全充分燃烧的条件下,用完一箱50升乙醇汽油将会产生40升左右的水。哈市目前约有70万辆车,总共产生的水量大得惊人。

  车辆起车、停车也将加剧冰面的产生。孙明磊说,公交站台就是一个例子,下雪时,公交站台周边积雪来不及清,公交车反复刹车会使雪融化后结冰,反复碾轧变成“冰场”。家住香坊区赣水路附近的张先生说:“我每天晚上下班经过赣水路与红旗大街交口,车灯打开,路上冰面的反光就像一面镜子。在此处停车要提前20米踩刹车。”

  “有机盐路面”技术已在大庆试用

  哈工大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忆秋致力于橡胶颗粒沥青路面除冰雪技术的研究,她提出的“有机盐路面”技术,可使路面冰雪在轮胎与路面碾轧下进行自融。目前,该技术已在大庆市使用。

  有关部门还考虑在部分坡路上撒布砂石,但专家指出,“土”办法只能暂时缓解“冰面”路打滑现象,车经过坡路时保持加油状态,从而大量燃烧乙醇汽油,产生更多水。人工清理不能根治车辆打滑现象。

  此外,利用热力融冰雪方法可在短时间内清除道路冰面,但耗能较大,融化后的冰雪与各种杂质流入排水系统,易导致排水系统阻塞。

  氯化钙融雪剂 可应对-40℃天气

  孙明磊介绍,近些年,清冰雪部门开始使用融雪剂。这些融雪剂是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的氯盐制成,通过降低冰雪的融点达到清除积冰雪的目的。但因为哈市气候原因,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的融雪剂只能应对-20℃以上的天气,当气温降至-20℃以下时,该类融雪剂收效甚微。目前,哈市的数百台清雪机械中没有一台专用清除道路冰面的机械。孙明磊说,目前道路的冰面都比较薄,铲车对这层冰面无能为力。

  目前,哈市清冰雪部门已经将如何清除道路冰面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孙明磊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使用以氯化钙为主要成分的融雪剂,这种融雪剂可应对-40℃的天气,从而保证重点区域、重点坡路不结冰。但这种融雪剂的价格将是氯化钠融雪剂的两倍,目前尚未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