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月28日讯 2010年12月23日上午,绥化市举行了市区价格调节基金救助困难居民发放仪式。市政府及北林区政府投放200万元价格调节基金对市区4000户困难居民实施价格救助,每人发放价格救助资金500元。这是绥化市保证市场供应、稳定物价、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一个举措。
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市)区委、政府把保证供应稳定物价作为一项重要民心工程,对市场供应、物价稳定、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工作非常重视,强化了组织领导力度,有力地推进了各项措施落实。市政府成立了保供应稳物价工作领导小组,20个成员单位明确了职责任务。
绥化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从源头上保证供应。努力提高蔬菜产业发展水平,蔬菜年产量在335~355万吨。大力发展生猪、蛋奶生产,扶持规模化猪场127个,蛋鸡养殖场28个,生猪养殖大场大户4770个,蛋鸡养殖大户1603个。支持和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在域内外建立产销衔接合作机制,加大肉类、蔬菜、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货源采购力度,确保市场波动时能调得动、补得上、供应足。进一步加大主要主副食品储备,建立了7个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场,储备生猪5200头。严格执行国家成品油价格政策,落实各项保供措施,积极争取资源,组织货源,逐步增加柴油供应量。目前,全市化肥库存储备为23万吨,为需求量的40%。绥化市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放额度,提高化肥购进总量,充分挖掘域内化肥生产企业潜能,提高化肥生产量。
绥化市加强了市场监管和清费治乱,切实规范价格秩序。对粮食、生猪、猪肉、牛肉、羊肉、禽蛋、牛奶等主要主副食品价格实行日监测、日报告制度,密切关注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库存情况、销售情况以及价格趋势,对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全市累计上报各类价格监测数据9200多条,形成价格监测分析报告60余篇。严格控制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调整,暂停暂缓出台供水、供暖、物业等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商品和服务项目调价,并将现行重要商品价格和服务收费标准全面及时地通过公示板、网络、媒体等向社会公示,实现了各层面互动监督。进一步加大清费治乱减负力度,去年绥化市取消收费项目23项,降低收费标准10个。共检查涉企收费单位84个,检查涉农收费单位和农资经营企业628家,实施经济制裁金额近400万元。积极开展民生价格专项整治行动,对教育、医疗、药品、供热等民生领域深入开展了价费监管,有效治理了乱涨价、乱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全面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引导经营者和各类协会组织自觉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守法诚信经营。全市组成34个检查组开展了市场价格大检查大巡查,解决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规范了市场价格秩序。去年10月中旬开始对全市1081户涉粮企业收购资格进行依法核查,取消粮食收购资格259户,责令限期整改68户,对全市596户粮食经营企业核定了330万吨的最高库存量。
努力提高低保和相关补贴标准。绥化市城乡低保对象19.8万户47万人,从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对城乡低保对象按每人每月10元标准、五保供养对象每人每月20元标准、城市优抚对象每人每月30元标准、农村优抚对象每人每月20元标准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加大价格调节基金的投放使用力度。全市各级政府计划投放价格调节基金近千万元,其中市区计划投放200万元。在元旦、春节期间采取定点、定量、定品种的方式,对城乡困难群体实行价格补贴和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