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黑河
搜 索
五大连池市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2011-03-14 10:18:58 来源:东北网-黑河日报  作者:祝新伟 林松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黑河3月14日讯 “十一五”期间,五大连池市深入实施“特色绿色农业和矿泉旅游兴市”战略,积极培育五大产业,狠抓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2010年,五大连池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40.6亿元、6700万元、15亿元和9亿元,分别是“十五”末期的2.4倍、2.9倍、4.7倍和2.6倍,完成“十一五”规划的156.2%、180.8%、125%和163.6%。

  “十一五”时期,五大连池市始终致力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千方百计抓招商、上项目。这个市采取领导团组招商、派驻专业招商工作组等措施,引进了一批事关五大连池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累计引进到位资金24.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6.9倍,引进投资超千万元项目68个,其中超亿元项目6个,引资总量和项目规模均实现历史性突破,矿泉啤酒、宝源油脂、众鑫面业、北大荒米业、新邮通、水立方、温都水乡等一大批大企业落地投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发展活力。引进“中国最具挑战潜力十大民营企业”北京宏福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集商服、餐饮、娱乐、会议、住宿、疗养、健身等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温都水乡国际旅游接待中心项目,2011年7月将投入使用,它将是全省第六家、黑河市首家五星级酒店。引进黑龙江昌泰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宝泉矿泉啤酒项目,设计年生产能力20万吨,今年一期工程投资2.5亿元,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预计2011年7月投产,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7500万元。这个市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主动对接全省“八大经济区”建设,累计争取资源枯竭城市、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双泉水源地保护、通乡通村公路等各类项目资金20.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4倍,为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十一五”时期,五大连池市始终致力于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是城乡建设投入最多、变化最大的时期。这个市聘请北京大学北达规划设计院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拟将规划区范围扩大到18平方公里,逐步把五大连池打造成为神奇浪漫、温馨和谐、充满活力的“矿泉旅游名城、休闲养生之都”。累计投入3亿多元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实施了市区主要街道拓宽改造、人行道铺装、给排水、部分旧楼立面改造、绿化亮化等市政建设工程,完成了青山公园荷花池、凤来仪、芙蓉榭等景观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区绿地总面积87.8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11平方米。

  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热力公司,市区楼房全部实现集中供热。新建和扩建了3个以健康、休闲、娱乐为主题,总面积3.3万平方米的多功能广场,为市民休闲健身创造了良好环境。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日可处理污水1万吨,实现了城市污水达标排放。累计投入2亿多元建设通乡通村公路500多公里,该市通往外地的主要公路全部为白色路面,各乡镇和89%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

  “十一五”时期,五大连池市始终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城乡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850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800元,分别是2005年的2.8倍和2.6倍,完成“十一五”规划的173.6%和202.6%。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1600万元,新增就业10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低于调控目标。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补助标准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市属差额事业单位职工全部纳入医疗保险,符合条件的“五七工”、“家属工”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中心敬老院投入使用,在黑河市率先实现农村五保老人进城集中供养。积极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到2009年末,市区楼房总面积13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1.62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65%。全市居民本外币存款储蓄余额达到52.84亿元,5年间增长了2.3倍。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