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鸡西
搜 索
鸡西市生态城市建设成绩斐然
2011-03-18 10:27:02 来源:鸡西新闻网  作者:孟庆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鸡西3月18日讯 日前,记者在鸡西市生态市建设会上获悉,“十一五”期间,鸡西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倡导生态文化建设,打造高品质城乡环境,全面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生态城市建设成绩斐然。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降低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2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8%,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7.8%;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36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6%;森林覆盖率达到28%,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保持69%,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82%;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生态保护达标率和建设项目环保验收合格率均为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天数为323天;东方红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创建了兴凯镇等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5个,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生态示范区各1个。与此同时,鸡西市围绕“保增长、上项目、调结构”这条主线,以“求突破、上水平”为总要求,强力地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的根本。鸡西市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全面落实省下达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环保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实施清洁生产。在全省四煤城率先建成了鸡冠区和虎林市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关停一批生产能力和技术落后的小企业,建成一批烟气脱硫、生物脱酚等治污减排重点治理工程,使企业实现达标排放或闭路循环。并开展以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减排和环境民生建设为重点的各项环保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5年来,全市共立案查处违法排污企业52家,限期治理102家,取缔“小钢铁”、“小土焦”、“小洗煤”、“小造纸”、“小炼油”49家,环境监管能力不断得到加强,穆棱河水体环境质量明显得到改善。水体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为6.51毫克/升,同比下降0.6毫克/升,全河段五类水体比例下降9.3%,水体生态使用功能得到进一步恢复。

  同时,鸡西市还完成了中俄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建成了兴凯湖水质自动监测中心、市区大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安装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装备了执法车辆及各类执法取证设备,实现了环境监管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同时,还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土壤调查等环境基础工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十一五”期间,鸡西市强力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植树造林,加强土地资源保护,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土地复垦整治,完成了穆棱煤矿矿山环境治理项目。严厉查处了保护区内的私建、滥建项目和违法经营项目,强化草原保护与建设,转变牧业经营方式,实施了“三化”草场治理等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明显得到改善。全市共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1.15万亩,完成计划目标的117.3%;完成草原改良面积2万亩,禁牧5.5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3.13万亩,生态修复面积30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7万亩。2010年,我市被评为全省裸土治理先进市。

  鸡西市还加大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市实施环境综合整治“一把手”负责制,对乡镇主要领导抓环境整治不得力的,实行一票否决。采取对上争取一点、政府拨一点、部门包扶拿一点的原则,建设大型沼气工程7处,年处理畜禽粪便6.2万吨,年产沼气255万立方米。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85万亩,年减少化肥用量2.2万吨,减少农药用量360吨。清理边沟34.9万米,搬迁柴草垛6467处,沿线村屯栅栏建设9.6万米,种植绿篱花草4.2万米。建设3508公里乡村道路,有效地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同时,在全省率先研发出森柒复合酵素生态养殖、种植技术,突破了畜禽污染防治技术瓶颈。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