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4月19日讯 农村信用社转制不转向,勇当支农主力军;农业银行反哺农业,加大投放力度;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拓展服务领域到农村;哈尔滨银行、龙江银行全力打造“背包银行”,信贷上门。今年首季,鸡西市金融机构“八仙过海”,纷纷彰显强势鼎力,农业贷款余额总计达到79.62亿元,当年累放53.03亿元,共支持农户11.25万户,户均贷款金额4.7万元,贷款面达到58.35%,创历史新高。
“在国家花钱买机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鸡西市辖区各家农村信用社(含农合行)成功兑付央行专项票据3.05亿元。他们推广“一证通”贷款业务,手续简化,方便快捷,具有一次核定限额,随用随贷、随有随还,在规定时间内长期有效的特点。种植业贷款最长约期由过去1年延长到15个月,养殖业由过去1年延长至3年。贷款授信额度由原来1至3万元提高到3至5万元。对土地面积大、信用等级高的农户可按贷款实际要求相应扩大授信额度。在五户联保基础上,积极探索大型农机具、土地经营权、林权等抵押贷款,拓宽农贷服务领域和空间。截至3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39.72亿元,当年新增10.07亿元,增长33.96%;当年累放25.68亿元,同比多投放8.48亿元。
农业银行随着股份制改造的完成,积极调整功能定位,以农民普遍欢迎和接受的“惠农卡”业务,大力开展贷款营销工作。目前已为7万余农户办理了“惠农卡”,遍布全市12个国有农场、2个森工总局、47个乡镇、209个村屯。截至3月末,该行农业贷款余额已达11.7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3.71%,当年新增农业贷款1.45亿元。
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根据国家信贷政策要求,服务领域逐步拓展到农村金融市场,开辟了鸡西市非农业性国有商业银行服务农村经济的先河。其中,建设银行在整合原有垦区机构网点的基础上,把贷款发放由农场经营延伸到“三农”领域;中国银行依托垦区土地资源和现代农业发展优势,率先在虎林设计开发“农机贷款”新产品,一定程度满足了农业扩大再生产资金需求。截至3月末,上述两家银行农业贷款余额13.67亿元,当年新增5.56亿元。
哈尔滨银行、龙江银行落户鸡西后,成为支农金融新军。这两家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全力打造“背包银行”、“信贷上门”的服务品牌,抢占农村金融市场阵地。截至3月末,两家机构农业贷款余额8.99亿元,当年新增1.92亿元。其中哈尔滨银行鸡西分行当年新增1.82亿元。
邮政储蓄银行目前已开办了小额质押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户保证贷款等涉农信贷产品。截至3月末,累计发放农业贷款3.31亿元。
此外,作为支持粮棉油流通的农业发展银行,积极扶持粮食企业开展经营,前3个月累计投放粮食收购贷款3.82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12031万公斤。该行在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同时,还向鸡西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发放贷款0.67亿元,支持企业发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