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黑龙江省清除“垃圾”塑造洁净文化市场
2011-04-22 09:33:4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答记者问

  黑龙江日报4月22日讯 日前,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就我省今年“扫黄打非”工作部署情况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记者: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省“扫黄打非”工作取得了怎样的阶段性成果?

  负责人:2010年,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我省各级“扫黄打非”工作部门在加强出版物市场日常监管的同时,不间断地开展专项治理和集中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出版活动,积极开展综合整治,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我省的“扫黄打非”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据统计,2010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20086人(次)、检查出版物市场及经营业户20140家(次)、印刷经营企业12494家(次),收缴盗版和非法出版物138968册(盘、份)、政治性非法出版物120册、淫秽色情出版物330册、查处互联网违法违规案件24起,对10家网站进行限期整改、关闭不良网站14家、取缔无证经营264家,查办行政案件216起、刑事处罚11人,严厉打击了违法犯罪活动。

  记者:去年以来,我省查处了哪些重点典型案件?

  负责人:去年以来,全省各级“扫黄打非”工作部门联合新闻出版、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依法查处了一批制售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物的案件。比较典型的案件有:哈尔滨“3·07”销售盗版及非法出版物案、哈尔滨市“10·27”非法印刷案、哈尔滨“11·02”擅自复制发行案、齐齐哈尔“9·18”制售违禁出版物案、鹤岗“7·30”贩卖淫秽光碟案,有力地维护了出版物市场秩序。

  记者:请分析一下当前“扫黄打非”面临怎样的形势?

  负责人:从我省出版物市场情况来看,侵权盗版、淫秽色情等非法出版物屡禁不止,内容有害的印刷品、出版物、音像制品和动漫游戏等新品种不断产生;非法报刊和买卖刊号、一号多刊屡打不绝;利用互联网手机传播有害信息和网上非法出版等问题比较严重。

  记者:请谈一下今年“扫黄打非”工作的总体安排。

  负责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扫黄打非”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护知识产权,开展集中行动、组织专项治理、查办大案要案、加强日常监管,着力封堵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着力清除淫秽色情等文化垃圾,着力打击侵权盗版活动,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

  记者:针对目前我省出版物状况,今年“扫黄打非”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负责人: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始终将封堵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及其网上有害信息作为第一任务,做到严禁境外流入、严禁境内出版、严禁地下印制、严禁市场销售、严禁网上传播、严禁媒体炒作;二是大力扫除淫秽色情等文化垃圾,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播的淫秽色情信息;三是有效遏制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做到反盗版天天有行动;四是严肃查处非法报刊,深入整治假报刊、假记者站、假记者、假新闻。

  记者:制定了哪些具体工作措施,来保证今年“扫黄打非”工作的落实?

  负责人:主要采取三项工作措施。一是开展综合整治。抓预防,实施正面引导。抓群防,协调社会团体参与,组建“扫黄打非”志愿者队伍和监督员队伍,参与社会宣传和市场监督。抓联防,协同作战,形成工作合力。抓技防,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手段对印刷复制企业、出版物集中经营场所进行监控;二是强化日常监管。严查文化市场,对出版物批发和零售场所、电脑软件市场等进行反复清查,严控网上传播。加强对博客、播客、论坛、电子邮件和各种点对点即时通讯工具的管理。严管源头渠道,分工负责,有效切断非法出版物的流通渠道。严办大案要案,端窝点、打团伙、破网络,严惩违法犯罪分子;三是完善长效机制。制定加强出版物市场监管的办法和措施,健全和完善“扫黄打非”工作制度,建立起有序、规范的“扫黄打非”工作运行程序。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