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龙江援建每一分钱都放大10倍效益
2011-05-04 14:31:4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坤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4日讯 “绿染山川,新居如画,处处胜似从前……”一踏上剑阁这片熟悉的土地,我省援建工作者侯继周、王林生、苑维春就这样感慨万千。

  “剑阁现在一天一个样,这都是黑龙江援建项目具有‘造血’功能的结果,援建项目的每一分资金,都起到放大10倍的效益。”“可以预见,剑阁未来的发展会在15.5亿元后面不断地加零……”在欢迎援建者回“家”的晚宴上,剑阁县委书记冯安富不止一次给出变化的答案。

  我们来到黑龙江援建前线指挥部,在大门左侧的墙壁上,龙江大道、剑门关中学、职业高中、剑门关关楼、剑阁县体育馆、剑门大厦的建设效果图比肩排列,三年来,这些援建“明珠”从规划图里跳到了现实,成为龙剑同心建设美好家园的历史见证。

  剑门关景区 睡觉都赚钱的“下蛋金鸡”

  项目名片:总投资1.5亿,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称此项旅游重建项目“意义重大”,成为四川20个灾后重建经典案例之一。

  到达剑阁的第二天早上,冯安富特地陪我们直奔剑门关景区。

  青山绿水旁,沿着石板路迤逦上山,远方高耸的剑门关关楼仿若身披盔甲、守关卫国的勇士,再现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风。冯安富说,震前的剑门关,因被108国道拦腰截断,使得景区有景无区、有文无形,游客到这里下了车看看就走,剑门关虽有名气,却聚不来人气和财气。

  “对口援建,光输血不够,更需要造血式的双赢。”黑龙江援建剑阁县后,与当地党委政府共谋剑门关的“复兴之梦”。于是,双方合作打通了剑门关隧道,让108国道为景区“让路”,使景区有了完整的栖息之地,并按照历史原貌,重建了高19.6米、具有明代风格的新关楼,复建了仿古的剑门关古镇等,这项“神来之笔”的援建项目不仅给当地百姓打造了一个旅游富民的“金饭碗”,同时也带动了涉旅产品加工、销售、客运、食宿等相关行业发展。

  “剑门关如今成了下金蛋的鸡,我们剑阁人睡梦中都在数着钞票。”县长田中文用数据来解释冯安富的生动比喻:打造后的剑门关景区“相当于投资10亿元的工业企业。”重新开关至今,门票收入1800多万元,相当于地震前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8%,旅游综合收入8.32亿元,促进了3000多人就业。

  剑门工业园区 剑阁工业的“梧桐树”

  项目名片:总投资1.2亿元,也是剑阁县第一个工业集中发展区。

  “今年,剑阁县GDP预计增长15%,可以说,有了工业园区的产业支撑,我们的发展才越来越有底气。”提起黑龙江援建的剑门工业园区,田中文笑容荡漾在嘴角,“以前的剑阁是个农业县,现在有了工业园区和旅游兴县,剑阁不再靠天吃饭,真正从原地起立变成了发展起跳。”

  在工业园区,四川三人塑胶管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锦洲看着“援建恩人”一脸笑容,“我是剑阁人,以前一直在外做生意,去年黑龙江援建把这里的基础设施搞好了,我就回乡创业,投资了1200万元,现在订单已近500万元了。

  大部分销往广元、绵阳等地,厂里还安置了102名剑阁人就业,他们每人每月工资都在1800元以上。”

  在剑门关酒业的厂房里,酒香四溢,董事长赵子建特意将自酿的酒递到援建恩人手中。他说,震后公司申请了“剑门关”商标,提升了产品质量,并准备将产品销往黑龙江。

  开发区主任梁周郎介绍,地震后,剑门工业园区列入黑龙江援建项目。先后开工17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道路、桥梁、供水、供气、供电、通讯、防洪河堤、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等基建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园区成了剑阁招商引资的梧桐树,2009年被认定为四川省第四批小企业创业基地。目前入驻企业22家,协议引资达24亿多元。项目竣工投产后,可带动4000人就业。目前在工业园正加紧修建300亩原酒基地,加上食品加工、机电制造、纺织服装、建筑建材等四大产业,园区内产业已串联成珠,“园区的产业聚集效应正在放大。”

  龙江大道 民生工程拉动地方经济

  项目名片:投资2.2亿元,剑阁有史以来最大受援市政工程项目。该项目含“三路两桥一堤”,即:大庆路、龙江大道、哈尔滨路、沙溪大桥、渡口大桥以及滨江29万平方米绿化景观打造。

  站在龙江大道项目沙溪大桥旁的河堤上,清江河潺潺流过。

  省卫生厅副调研员、省援建指挥部卫生项目负责人苑维春告诉记者:“原来这里有路,但都是老路、山路,相互之间无法连接,交通不方便。”龙江大道建成后,三路两桥连接了清江河两岸的剑阁五区,将工业园区和矿产地连接起来,也撬动了当地地产、旅游业的兴起,体现了民生工程对当地经济的拉动。

  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省援建指挥部监督办公室主任王林生补充说,原来没有桥的时候,老百姓出行都是靠渡船过河。这里有时会发生山洪,渡船过河很不安全。大桥建成后,百姓都从桥上走了,出行安全问题得到保障。这条景观带的河堤大道如同一条威武有力的手臂呵护着城市的安全。

  省发改委西部开发处副处长、省援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侯继周告诉记者,龙江大道是剑阁县人民进出城的必经之路,还是一条文化友谊路,大道的人文景观和绿化设施都采用龙江风格,体现出龙江特色。大道建成后,在明显位置设立黑龙江援建的纪念标志和黑龙江特有的“坐龙”雕塑,剑阁人民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把龙江人民的深情厚意记在心中。


 

  剑门关中学 凤凰涅槃龙剑同心

  项目名片:投资近亿元,该项目是我省第二批援建重点工程,也是我省援建剑阁教育系统的第二大项目。

  剑门关中学的大门外,有个硕大的龙江援建标识。蓝色的飞龙与红色的凤凰聚首,结成一个心的形状,象征着龙剑同心,圆满合璧。在剑阁,这样的龙江援建标识随处可见。

  走进学校大门,苑维春阔步走向塑胶跑道:“离开剑阁的前一天,我在这里整整跑了5公里。”说着,眼圈又有些许发红。跑道外的乒乓球案子旁,当几个男孩得知旁边的叔叔们是从遥远的黑龙江来的,高兴地邀请叔叔们一起玩,苑维春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下场热身,几个回合下来,连喊“过瘾”。宿舍楼外,三三俩俩的学生们结伴去打饭,侯继周拦住了孩子们,询问今天吃的是什么,学习条件好不好。王林生则忙着四处拍照留念。

  经过我省的援建,剑门关中学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高考捷报频传:文理科本科上线首次突破百人大关,艺体本科上线人数位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一名;本科增长率居全市第一名;重本上线增长率居全市第一名。宋飞、赵生俊两名同学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来到“援建恩人”的故乡黑龙江继续求学。剑门关中学实现了举办高中教育5年来教学质量质的飞跃,创造了“低进高出”的奇迹。

  剑门大厦 入选四川省灾后重建经典案例

  项目名片:我省援建投入3970万元,该项目统筹整合全县18个单位和部门的21个灾后重建项目,是该县公共服务类灾后重建项目。

  剑门大厦如今是剑阁的新地标,这栋21层的大楼,就像平地上的“剑门关关楼”,醒目壮观。

  王林生告诉记者,剑门大厦之所以被称作是剑阁发展山水旅游城市的新地标,缘于当地党委政府“向高空要土地,向高层要品位”的县城规划建设思路,是加快推进灾后重建,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一大创举,因整合项目统筹实施,实现资金有效利用,公共资源共享,节约土地近百亩,节约资金近亿元,其高层发展理念,给未来城市建设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对于城市景观丰富、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同行的四川日报记者曾小清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已作为“统筹重建、科学重建”的范例,入选四川省20个灾后重建经典案例。在这20个经典案例中,剑阁就有2个项目入选,这在18个援建省市中也是不多见的,足以说明黑龙江援建“科学援建、务实援建、和谐援建”的成果非凡。

  剑阁县体育馆 援建留下的市级“财产”

  项目名片:投资1140万元,是剑阁县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结合城市建设和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而规划实施的一个重点项目。

  我们到达剑阁当天,首先来到这个位于哈尔滨路旁的庞大建筑。当地人称之为“鸟巢”——当施工外架层层剥去后,人们说那是展翅待飞的大鹏鸟。

  “大鹏鸟”为剑阁留下一笔“市”级财产——王林生告诉记者,该项目建筑类别为乙级,这里已经成为集训练、竞赛、群众健身和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体育基地,具有承办市级单项性体育赛事的能力。其中,体育馆可容纳观众2500人。馆内还有两个室内网球场、健身房、儿童游乐设施,平常群众参与性项目很多。体育馆建设思路集中体现了黑龙江援建从“民生”入手确定的“救灾、救民、救急”原则,到“民富”——让剑阁县有经济“造血”功能的援建思路。体育馆平常服务“市民”,和经济收益挂钩后服务于“市场”:馆内有收费项目,平常以馆养馆,保持体育馆的生存活力。到承办赛事时拉动内需,带动县城餐饮、住宿等配套行业增收。

  除了上述这些大项目,在剑阁的匆匆日子里,我们还看到更多的印上“龙江援建”的新住房、新学校、新医院、新文体设施等,以一步跨10年、20年的速度,从地震废墟里“长”出,这些援建项目都为剑阁的未来发展发挥着长期效应和最大效益。侯继周告诉记者,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援建剑阁的时候,提出要以打造“龙江第一县”的标准来支持剑阁的发展。“每一个援建项目都要着眼于剑阁的长远发展,增强剑阁发展后劲,承载剑阁产业复兴的希望,也为新剑阁的产业发展挺起一道脊梁。”

  截至2010年9月末,我省援建剑阁146个项目全部完工,完成援建资金15.5亿元。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