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院士精神光耀龙江大地
于维汉院士先进事迹报告团全省巡回综述
黑龙江日报5月23日讯 朴实无华的语言催人泪下,真实感人的故事激人奋进。5月8日至20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于维汉院士先进事迹报告团,先后赴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牡丹江、七台河、佳木斯等地和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进行巡回报告。连日来,于维汉的事迹在龙江大地传唱,近万名干部群众诉说着心中的感动。
掌声 献给执著坚守的仁爱大医
“校园里的于维汉举止高雅,风度翩翩。而在病区,他的穿着和老百姓没什么区别,穿着羊皮大衣,戴着狗皮帽子。”跟随于维汉院士在防治克山病岗位上工作了25年的关振中教授这样描述他的“战友”。18日,在佳木斯市委礼堂,坐满了来自卫生界、科技界和市直机关的干部职工。掌声,刚刚平息,又如雷鸣般响起。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亮丽的语言,一颗伟大的心灵何需虚华的装饰?他,不显而自明。
于维汉,我国“克山病防治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在阴霾漫天的克山病区,带领防克医疗队,开始了一场漫长而曲折的攻关之路。一个甲子的披荆斩棘,从在连饭都吃不饱的艰苦条件下为病区的百姓看病,到文革时期饱受迫害,再到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追赶逝去的时间夜以继日的研究,最终在克山病发病机理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他,从未放弃!只为了一颗炽热的“仁爱之心”!
“经过他的科研团队和全国同行的不懈努力,困扰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6个省309个县、涉及1.24亿人口的克山病病魔终于被降服了。”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地方病控制中心克山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于维汉院士的接班人付松波如是说。
每一场报告会结束后,总会有久久不愿离去的人,他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于维汉院士的崇高精神致以最诚挚的敬意。“报告会很感人,心里特别佩服他的那种崇高的境界。他身上体现的善良、坚定、执著,对我们年轻党员来说是难得的鞭策和激励。”佳木斯市某科技公司经理王德库感慨地说。
肇东市人民医院护士袁欣被深深震撼:“在当今时代很难想象还有这样执著坚守的人,为了百姓的安危,一辈子奋不顾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泪水 化作洗涤心灵的动力源泉
泪眼盈盈,这是记者在报告团所到之处常常看到的画面。9日,来自齐齐哈尔医学院的师生、医务工作者和特意从克山县、富裕县等曾经的病区赶来的群众代表聆听报告时个个都热泪盈眶。
报告会上,当于维汉的博士研究生邹宁讲到,重病的于老在病榻上还不忘向她嘱咐“要把年轻的教师和学生带好、培养好”时,邹宁哽咽了,台下的人们流泪了。是啊,在身受病痛折磨的时候,这位80多岁的老人首先想到的仍然不是自己,心里挂念的还是他的学生,还是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报告会结束后,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繁荣乡丰田村的吕会玲跑到台前抱住于维汉的孙女于心韵失声痛哭,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当年我家孩子多,生活困难,于大爷总是帮助我们,还要收养我为养女带我到城里生活,当时我才5岁,舍不得父母,才没有和于大爷走啊。”吕会玲告诉记者,听了这场报告会,当年与于维汉在一起的日子又历历在目,那段历史她永远不会忘记。
病区来的乡亲们拉着关振中教授的手,亲切的询问,回忆他们当年与于维汉院士在病区工作的一幕幕。富裕县繁荣乡永进村卫生所的李树云是于维汉当年在富裕县培养出的防克员,他说:“当年只要有病人发病,我们就到大队给于大夫挂电话,于大夫和关教授他们就冒着严寒骑着自行车往病人家里赶,30多里路啊!到的时候,于大夫他们满脸都是霜雪。”“于大夫人好啊,不光是看病,还帮我家糊过墙。”“于大夫还给我家买过一个炕席呢!”乡亲们争抢着补充。泪水刚刚抹去,却又一次涌出。
富裕县繁荣乡永进村75岁的周文华大爷抹着眼泪告诉记者:“于大夫做得比报告会上说的更好,还有很多感人事没有讲出来呢,这些事我们病区的百姓都记在心里了。”
“于维汉院士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付出,却始终无怨无悔,从病区百姓对于教授的感情上,足以看出他的伟大。聆听这样的事迹报告会,是对我心灵的洗礼。”七台河市120急救中心主任于靖泽泪眼模糊地说。她说,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自己的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于维汉院士的精神将激励自己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信念 怀揣前辈的精神奋勇向前
深深的感动,引发深入的思考;伟大的精神,凝聚巨大的力量。
从医疗战线的白衣天使到企业机关的干部职工,从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到白发苍苍的病区老乡,报告团每到一处,都在当地群众中掀起阵阵学习热潮。5名成员感人至深的报告,让人们对于维汉院士不畏艰险、治病救人,协作攻关、不断创新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6日,在牡丹江医学院能容纳1800人的礼堂里,同学们打出了“医者仁心,愿于维汉的大爱精神永驻人间”的条幅。牡丹江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副院长卜晓波曾经是哈医大第24期学员,这次她专程赶来听恩师于维汉的事迹报告。“回忆我的学生时代,于老师的风采至今仍记忆犹新。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医学教育工作者,我有责任让于老师的精神在我们这些后辈身上继续传承下去。”
东北林业大学通信安全专业大四学生王敌感慨地说:“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于维汉院士的事迹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我来说,是一场难得的职业教育,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执著和奉献。”
“于维汉用他的亲身经历为当前医患关系难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范本。”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医学伦理学教师李雅荣说,于维汉与病区百姓那种深厚的感情,教会了我们的医学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史馨钰听完报告会后表示,于维汉院士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坚定信念,任何工作都能干出成绩、做出贡献。“作为一名医学生,我当前的任务就是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为传承和发展祖国中医药事业发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山乡绵绵是他的战场,草屋农舍是他的病房。在于维汉的一生中,少了一点对家人的爱,却多了一份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当党、国家和人民召唤的时候,他义无返顾的冲锋在前,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里。今天,在他的感召下,全省广大医疗、教育、科技战线的干部职工将继承他的高贵品格,把为人民服务和一辈子做好事当成习惯,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中去,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