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5日讯(孔庆斌 记者孙晓锐)日前,哈尔滨方正稻作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据方正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稻作博物馆,方正稻作博物馆将是我国第一所稻作博物馆。
哈尔滨方正稻作博物馆位于方正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内,计划投资800万元,建设面积在1500平方米左右。馆内计划设置十个展厅,分别以文字、影像、图片等资料以及模型、实物等方式,展示水稻的起源进化及种质资源、水稻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水稻插秧与收获机械、稻谷的储藏与加工、水稻的综合利用、水稻科学技术研究进展、水稻人物与史话、方正水稻文化、水稻产品及工艺品等方面内容。
方正县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稻作文化深厚丰富,水稻栽培技术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是全国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术的发源地,全国富硒大米之乡。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术曾经被国家科委和农业部称为“我国水稻生产中的一次技术革命”,并列为全国科技成果重点项目在全国推广。方正县在水稻种植方面还与日本、建三江农场等国内外水稻种植的发达地区有着广泛的技术交流。
哈尔滨方正稻作博物馆预计7月末竣工并投入使用。这所稻作博物馆建成后,将全面展示方正县、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水稻种植历史、栽培技术、耕作水平、植保等方面的发展历程、水稻的综合利用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对研究与促进水稻种植技术与稻米产业的发展、提高方正县稻作文化与方正大米的知名度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