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30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伊春市十届十三次全会和区十四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伊春区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方位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
一、落实责任,保障社会管理投入
伊春区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置于和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摆上政府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区长张作霖同志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统一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努力,把各项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位、到人。通过建立长效、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最大限度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切实加大对人防物防技防及社会管理专项基金的投入,建立区、街道、社区(村)三级联网的视频监控系统,扩大电子监控覆盖面,在重点时段以及校园周边治安情况复杂的重点部位,增派巡逻力量,加大巡逻密度。
二、完善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积极建立处级领导信访值班制度。每天都有一位处级领导干部接待信访群众,更加注重加快涉法涉诉访和执行积案清理解决的步伐。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搜集掌控各类不稳定群体、人员动态信息,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进一步加大巡逻防控力度,防控触角向社区、单位延伸,提高见警率,街面可防性案件明显减少。完善权益保障机制。完善保障就业权、健康权、居住区等公民基本权利的社会政策,确立平等保护与特殊保护相结合的制度,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力度,认真解决因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企业改制、拖欠工资、环境污染以及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
三、整合资源,健全基层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构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平台,加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建设,探索开展《居住证》“一证式”管理的新机制,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形成党政和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组织全覆盖,居民入住率达到50%的新建住宅区及时成立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建设社区综合工作站、矛盾调处工作站,用完善的社区管理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通过制作宣传栏,悬挂宣传标语,分发宣传单等手段,大力宣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工作进展和重要意义,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进一步完善敏感案件、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管理和应急工作机制,努力实现舆论监督效果与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及时总结各单位和部门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努力使这些经验和做法在全区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