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黑河
搜 索
黑河做好山水文章 构建绿色家园
2011-07-06 16:09:47 来源:黑河日报  作者:邢 爽 宋福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河市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取得可喜成果。“小浆果”能够做成“大产业”。图为爱辉区西峰山乡林产经济种植示范园区培育的五味子。

  东北网黑河7月6日讯 大小兴安岭,山峦叠翠,林海草原碧波万顷;江河湖泊,水光掩映静谧清新;土地肥沃,万顷良田广袤无垠。黑河市作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按照全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始终把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林下经济、网箱养殖等生态农林渔产业,努力建设生态功能完善、发展活力强劲、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家园。

  推动生态农业发展,首要抓好绿特产业。近年来,黑河市坚持从壮龙头、建基地、树品牌入手,加快推进生态、绿色、特色农业建设,大力扶持绿色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发展,发挥绿色、有机、高蛋白大豆优势,着力打造嫩江县非转基因大豆食品科技产业园,建设“大豆博物馆”、“大豆科技研发中心”、“大豆科技孵化中心”,建成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高蛋白优质大豆生产基地。黑土乡燕麦10万吨加工、完达山乳业、雨润集团百万头生猪饲养加工、嵩天薯业10万吨马铃薯加工、翔龙汉麻加工、宝源油脂15万吨大豆加工等一大批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入住北安、爱辉区等地的加工园区,全市龙头企业加工农副产品总量达30万吨,销售收入15亿元。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建设逊克县高纬度寒地农作物示范基地,初步规划了小麦、玉米、马铃薯等5个示范基地,观光休闲和水稻育秧、马铃薯科研繁育2个功能区,总规划面积2000亩,目前,全市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850万亩,已认证绿色食品52个、有机食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800个。

  “小浆果”能够做成“大产业”。蓝莓是我市东北部山区特产的野生小浆果,营养保健功能突出,还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深度开发潜力巨大。我市盯紧市场,开发建设爱辉区蓝莓种植园区,引进“美登”等优质种植品种,通过与东北农业大学和黑龙江省农科院绥棱浆果所合作,总结出了较完整的蓝莓种苗繁育技术,全年可繁育优质种苗20万株。建成蓝莓生产加工企业两家,年加工蓝莓原料约为1500吨,生产蓝莓产品近2万吨,开发的蓝莓饮料、果酒、软糖等产品热销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利润400多万元。同时,我市还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开展对俄林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了中俄林业科技成果合作园区,引进大果沙棘、蓝靛果忍冬、黑穗醋栗、黑果花楸等高纬寒地小浆果优质品种和先进技术,

  建成树种繁育基地4处、面积4650亩,据林业部门介绍,去年年底,全市小浆果经济林已发展到14.1万亩。今年我市还将继续大力培育林下经济,建立五味子、人参等GAP示范基地,使北药产业基地的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建山产品采集与加工基地,发展绿色山产品加工产业,使山产品采集达到500万公斤以上,拓宽中俄林业科技合作领域,引进黑果花楸、穗醋栗等11个新品种苗木40万株,繁育忍冬、沙棘等引进品种70万株。

  “秀水孕育肥鱼,鱼群网中欢腾。”水质清澈、鱼类丰富的黑龙江干流在我市境内达354公里,适宜开展网箱养殖的水面80万平方米,可摆放标准网箱30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可达3700吨,实现产值2亿元。这组数字有力地证明了一个事实——黑河市发展网箱养殖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省委书记吉炳轩在黑河调研时对发展黑龙江特色水产养殖业做出重要指示,市委书记刘刚就推进黑龙江网箱养鱼工程提出具体要求。从2009年开始,我市通过政策推动、资金拉动、服务牵动、典型带动,黑龙江网箱养殖产业带已初步形成,全市现有养殖面积5700平方米,同比增长81%,投放鲤鱼、鲫鱼、鳜鱼、鲟鳇等优质鱼种46000公斤,预计全年可生产优质江鱼15万公斤,可实现产值1200万元,纯收入可达500万元。据市水产部门介绍,我市现已编制了黑河市网箱养殖发展规划,未来三年,初步规划全市发展网箱面积达48万平方米,设置网箱3万个,年生产能力1.2万吨,可实现渔业产值9亿元,渔民纯收入1.2亿元。

  青山在转,秀水在转,处于经济转型期的黑河也在发生着转变。今日的黑河,正致力做好山水文章,生态产业如火如荼,为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做出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