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7月20日讯 近年来,我省蓝莓产业呈现较好发展势头。省委、省政府把推进蓝莓产业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加以重点推进,要求各地各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速把蓝莓产业建成具有黑龙江特色的优质高效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这是记者从省政府19日召开的“全省蓝莓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议”上获悉的。
蓝莓素有“浆果之王”美誉,我省大小兴安岭地区拥有巨大的野生蓝莓储量。据统计,全省野生蓝莓储量约27万吨,目前年实收量已达到7000吨左右,人工栽培蓝莓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全省蓝莓加工企业已发展到40多家,蓝莓产品已达到9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年加工产值3亿多元。虽然蓝莓产业发展总体趋势向好,但也存在野生资源管护利用不到位、加工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行业管理相对滞后等困难和问题。
为科学高效地发展蓝莓产业,省政府转发了省发改委编制的《黑龙江省蓝莓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在五个方面加速蓝莓产业战略升级:一是做强,提高生产能力;二是做专,优化产业布局;三是做精,开发高端产品;四是做优,拓展市场空间;五是做活,带动多业发展。到2015年,力争全省蓝莓鲜果采收量达到4万吨,产业总产值达到108亿元,产区人均增收460元。到2020年,全省蓝莓鲜果采收量达到20万吨,产业总产值达到687亿元,产区人均增收3000元。努力实现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业高端化和销售国际化,将我省建成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有机蓝莓生产和加工基地。
会议要求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坚持规模化推进,不断巩固扩大生产基地;坚持产业化带动,在“一业兴多业”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科技化支撑,大力推进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坚持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坚持市场化运作,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把蓝莓产业培育成为内生动力强的优质高效产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蓝莓产业作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兴业富民项目来抓;要突出“寒地、自然、生态”的主题,做好蓝莓产业宣传品开发及媒体广告工作;要加大投入,强化服务扶持。各地要在土地、税费、信贷等方面有针对性出台扶持政策,为蓝莓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抢抓当前蓝莓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推动蓝莓产业大发展和快发展。
副省长吕维峰出席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