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7月20日电 “营林所带领我们调整种植结构,今年我家的6公顷土地就能比过去增加收入4万元,停伐后我们的日子不愁了,生活有奔头了。”7月15日,正在地里忙活农活的铁力局西北河营林所职工杨贵成十分高兴地对记者说。
杨贵成家的6公顷土地,以往都是种大豆,由于长期种植一个品种,农药残留严重,土地营养贫瘠,产量逐年下降,每公顷收入仅3000元。在西北河营林所,像杨贵成这样种地的职工还有很多。所长王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何帮助职工增加收入、摆脱贫困成了王岩的心病。听说现在南瓜子、红豆等小杂粮产量好,销路畅,王岩便带领职工出去考察学习。通过学习,王岩和职工们在调整种植结构的核心方向上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向无公害种植要效益。杨贵成家的6公顷土地,现如今种上了红豆、南瓜子等小杂粮,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果实收获后,每公顷收入可达10000元,6公顷土地要比过去多收入4万元。
所长王岩向记者介绍,如今他们所仅无公害粘玉米种植面积就由以前的100亩扩展到1000亩,并逐步向种植无公害南瓜子、油豆角等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方向发展,到今年底,无公害种植业产值将会达到300万元。
在西北河营林所办公室,还挂着一个“职工产销服务公司”的牌子。王岩告诉记者说,目前,我们所的职工在致富路上不仅“打无公害牌”,还积极地“走特色路”,大力发展特色山野菜加工业。山露就是特色山野菜之一,它俗名狗宝,储量大,现在已经和大连客商达成协议共同发展这个项目,由职工群众采集,客商回收加工。据统计,西林河经营所的山露资源丰富,仅施业区的山露资源每年就达200吨,周边卫星所红旗社区山露资源达50吨,翠峦解放所的山露资源可达50多吨。
在长势旺盛、已有1米多高的山露地里,该所书记牟海鹏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要是腌渍200吨山露就可获纯利40万元,并可安排季节性用工100余人,在两个月内就可挣劳务费3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