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综述之三——龙江百姓尽享公共文化发展成果
2011-07-25 11:18:4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晓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哈夏音乐会期间,中外演出团体进行专场演出。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全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经验交流会议指出,力争2012年实现农村书屋全省全覆盖。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东北网7月25日讯(记者 孙晓锐)“十一五”以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建设量之大,覆盖面之广,惠及群众人数之多,远超以往。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得到极大巩固,广大人民群众从中享受到了更多的文化实惠。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初步形成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力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省各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加快建设。

  省直文化设施得到改善,计划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建设用地12万平方米的省博物馆新馆已破土动工。省歌舞剧院新建院舍财政投入800万,新增面积5000平方米,国有资产增值至亿元以上;投入837万元维修了省民族博物馆(哈尔滨文庙);大庆市歌剧院、大庆市博物馆、齐齐哈尔市图书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如期竣工。

  海伦、庆安、甘南、克东、龙江、宝清等20多个县市新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农垦系统积极推进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垦区公共文化设施整体水平又有提高。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级分中心1个,市级分中心13个,县级支中心81个,农场中心82个、乡镇服务点479个、村级服务点9054个,实现了全省的全覆盖。具有黑龙江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数字资源总量已达30TB。为基层群众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科技、农业技术、影视、戏曲、书刊等资源服务。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有力地推动了文明村风建设,提升了农民文化生活品位。

  经过几年的推进、建设与发展,我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全省基本形成“省、市、县、乡、村、城市社区”六级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

  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硕果累累

  近年来,全省群众文化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伊春市的“大森林之声”、黑河的“七彩之冬”、鸡西中俄文化交流周、大兴安岭别具特色的管乐活动、北极村漠河精心打造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歌舞服饰展演”以及阿城“金源文化节”、富拉尔基和木兰县的“滚冰节”、铁锋“扎龙湿地文化节”、海林“端午诗会”、“激情广场欢乐宁安”、嘉荫县“锦绣江城”等已成为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盛事。

  全省形成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剪纸、篆刻、收藏、合唱团、管弦乐队、文艺表演等各类群众文艺创作、活动群体近3000个,其中,农村各类业余文艺群体1292个,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10538个。农村文化大院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主题,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近年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全省各级各类文艺团体“送欢笑到基层”等文化活动,不断在龙江大地上演,他们走田间,下地头,入林区,进校园。 “十一五”期间,举办各类大型示范性文化艺术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12万次。

  涌现出一批群众文艺的精品剧(节)目,在全国群星奖评比中共获金奖19个、银奖24个、铜奖28个,在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上获金穗奖1个、银穗奖2个,丰收奖8个,在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中共获25个奖项。这些活动品种丰富、门类众多,他们中的乡土文艺人才,自组队伍,自编节目,在展示新农村、新农民的崭新面貌,反映农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村村有特色、镇镇有品牌。

  在群众文化政府最高奖“群星奖”评比中,我省报送的节目,小品《旗帜》、四重奏《男人的摇滚》、单出头《春风化雨》3个节目获得作品类“群星奖”;“黑龙江省‘城市之光’和‘金色田野’大型主题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大兴安岭管乐品牌文化活动”获得3个项目类“群星奖”;宋宏伟、李建军获得“群文之星”荣誉称号。此届艺术节上,我省共获得8个“群星奖”奖项,这也是我省在历届全国“群星奖”评比中获奖较多的一次。

责任编辑:王凌霞